Page 51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期
P. 51

图 6  千枚岩三轴加载轴向应变-体应变
               生较大的体积变形;随着倾角的增大,岩样的变形模量不断增大,使得岩样的可压缩性不断减小,
               当倾角为 90°时,岩样的变形模量达到最大,其轴向变形量达到最小,同时围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岩样的体积变形,最终使得岩样的体积变形量达到最低。
               3.3  塑性应变比       为获得塑性变形指标,参考杨以荣等                  [17] 的建议,假定试验过程中弹性常数不变,
                                                                                          e
               利用弹性变形阶段得到的弹性常数,根据弹性计算方法可得到轴向弹性应变 ε 和环向弹性应变
                                                                                         1
                e
               ε ,再用总应变减去弹性应变即得到对应的塑性应变,如式(2)—式(3)所示:
                3
                                                   σ - 2μσ        σ - μ(σ + σ  )
                                                e
                                                               e
                                               ε =  1      3 ,ε =  3     1   3                         (2)
                                                1     E        3       E
                                                     p
                                                                 p
                                                             e
                                                    ε = ε - ε ,ε = ε - ε  e                            (3)
                                                     1   1   1   3   3   3
               式中: σ 为轴向应力; σ 为环向应力; E 为弹性模量; μ 为泊松比; ε 和 ε                             p  分别为轴向的总应
                       1               3                                           1    1
                                    p
               变和塑性应变; ε 和 ε 分别为环向的总应变和塑性应变。
                               3    3
                   通常认为,岩体的塑性变形源自于原生裂隙拓展、新裂隙萌生和基质间的剪切滑移,因此塑性
               变形可视为岩体内部节理发展的宏观表现。试验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实质上是由不同时刻记录的应
                                                                                                 p
               力-应变点组成的,采用式(2)—式(3)可以获得加载过程中每微段的轴向塑性应变增量dε 和环向塑
                                                                                                 1
               性应变增量 dε     p  ,式(4)定义了某一应力水平下轴向与环向塑性应变变化量的比值η,以反映轴向与
                            3
               环向内部节理发展的相对程度。通常认为轴向应力小于起裂应力时,岩样发生弹性变形,故仅绘制
               了裂纹稳定拓展阶段与裂纹损伤和失稳拓展阶段。图 7 给出了不同层理倾角岩样在不同围压下塑性应
               变比η与偏应力的关系,其中裂纹稳定拓展阶段采用黄色或红色三角形散点进行绘制,裂纹损伤和失
               稳拓展阶段采用绿色或蓝色矩形散点进行绘制。
                                                              dε  p
                                                           η =  1                                      (4)
                                                              dε  p
                                                                 3
                   有学者认为可以采用扩容应力表征岩体的长期强度                         [20] ,由于扩容点后节理发育迅速导致岩体的
               应变显著增大,所以裂纹损伤和失稳拓展阶段可作为防止岩体破坏的重要阶段。从图 7 可以看出,不
               同层理倾角岩样的裂纹损伤和失稳拓展阶段存在明显差异,倾角为 0°岩样该阶段随围压增大应力历


                                                                                                — 47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