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6期
P. 40
图 10 现状河道 100 年一遇水面线
图例 图例
管道充满度 水系
<1 最大淹没水深/m
1 0.15~0.50
河道 0.50~1.00
1.00~1.50
1.50~2.00
(a) 管网充满度 (b) 淹没水深
图 11 100 年一遇设计降雨条件下管网充满度及淹没水深分布
加,河道水位升高,引起其它区域河道漫溢,出现“因涝致洪”的问题;城市河道漫溢,采取堤防加
高措施,河道水位升高,引起管网排水不畅,出现“因洪致涝”的问题。因此,城市洪涝分治忽略了
大、小排水系统之间的联系且存在转移城市洪涝风险的弊端,难以从根本解决城市洪涝灾害。
基于流域树建设理念,从全流域出发,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水库、坑塘、管网、河道,
流域洪涝治理工程布局优化技术路线见图 12。首先,结合城市洪涝模型对现有流域洪涝防御体系防
御能力进行评估,依据管道充满度、河道水位、地面高程、淹没水深分布图,诊断流域洪涝成因;
其次,结合城市用地规划、更新改造、周边环境因素及工程经验,干流及右支、左支下游不具备加
高、扩宽条件,无法直接提升河道自身防洪标准,通过上游水库挖潜、结合城市旧改增加滞蓄设
施、现有坑塘利用、新建湿地公园(蓄滞洪区)进行滞洪削峰,系统性提高流域设防标准;管道直接
扩容提标难度大,通过上游滞蓄洪水和局部支流河道整治,降低河道水位,减小管网来水量和出口
水位顶托,系统提升管道应对暴雨能力;对于局部地势低洼区域,结合城市旧改进行场坪抬升,无
旧改区域,采取泵站抽排措施;依据流域现状洪涝体系防御能力,结合工程经验初步拟定工程措施
规模,流域治理工程措施分布见图 13;最后,采用城市洪涝模型分析流域洪水过程、水位变化、管
道充满度、淹没水深及范围,对规划工程效果进行评估,如不满足规划目标,则对工程布局及规模
进行优化,直至满足规划目标。
流域洪水由城市海绵(坑塘、滞蓄设施)、小排水、大排水(河道、湿地公园、水库、泵站)等进
— 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