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2022年第53卷第3期
P. 5
水 利 学 报
2022 年 3 月 SHUILI XUEBAO 第 53 卷 第 3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2)03-0253-17
面向流域水工程防灾联合智能调度的数字孪生长江探索
黄 艳 ,喻 杉 ,罗 斌 ,李荣波 ,李昌文 ,黄 卫 3
2
2
1
2
2
(1.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 武汉 430010;2.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0;
3. 长科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0)
摘要:数字孪生流域是在融合流域空间、气象、水文、工情、经济等多源信息的数字底板基础上,耦合基于物理
机理的气象、水文、水力、水环境等专业数学模型,结合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流域
自然要素与管理业务之间的响应关系,实现流域在水流、信息流、业务流、价值流的全过程实时镜像,为流域管
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长江流域防洪应用为例,以实现流域模拟、预报预警、水工程智能调度、
防洪风险评估、系统构建等功能为目标,阐述了数字孪生长江建设的总体架构,探索了数据建设、算力建设、智
能建设、平台建设等数字孪生流域构建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在数字孪生长江建设中得到应用,实现了洪水预报、
预警、预演、预案以及工程智能调度全过程模拟,为精准应对 2020 年流域性大洪水提供了技术支持,为数字孪
生流域建设提供了技术示范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数字孪生流域;水工程联合智能调度;知识图谱;调度规则
中图分类号:TV882.2;X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10865
1 研究背景
1.1 数字孪生概念及发展 数字孪生技术为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
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反映物理实体的全维度、全生命
期过程 [1-2] ,其本质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虚拟空间中构建与物理世界一致的模型,并通过信息感知、
计算、场景构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物理世界状态的感知评估、问题诊断以及未来趋势预测,从而
对物理世界进行调控 [3-4] 。作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促进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在工业
[6]
[5]
[7]
产品研发制造 、电力系统 、智慧城市 等领域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理论技术体系,并已逐步走向实
用阶段。如何在水利等传统行业领域普及与推广,提升行业管控能力,是数字孪生技术发展建设所
[8]
需要关注的重点与难点 。在当前我国各产业领域强调技术自主和数字安全的发展阶段,数字孪生技
术具有的高效决策、深度分析等特点,将有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实现数字经
[9]
济的国家战略 。
1.2 数字孪生流域概念及发展 数字孪生流域是智慧水利的核心,最初始于数字流域的建设和应
用。早在 1990 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长江、黄河等流域已经有了较低版本的数字流域,包括,采用
水位自记仪、流速仪或走航式 ADCP 测流等监测手段,基于卫星 GPRS 等信息传输技术形成了覆盖较
为全面的信息感知网,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安江、马斯京根演算等水文模型,结合各种商业模型,如
丹麦水力研究所 DHI 的 MIKE11、英国 Wallingford 的 Infoworks 和荷兰三角洲研究院的 Delft-FEWS 等,
耦合气象定量降雨预报、水质模拟等模型,构建了具备实时展现及一定预见期内预测模拟、重点服
务防汛抗旱的数字流域。然而早期数字流域建设普遍存在对社会经济、人类行为等多元数据融合应
收稿日期:2021-09-22;网络首发时间:2022-03-17
/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20314.1713.002.html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8005,2018YFC1508004);长江设计公司 2019 年度自主创新项目(CX2019Z16)
作者简介:黄艳(1971-),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洪水风险管理与水利信息化研究。E-mail:yhuang@cjwsjy.com.cn
— 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