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23年第54卷第9期
P. 41
图 4 模型试验加载布置图及现场图
竖向位移在 K = 0~1.0 时,位移值较小,基本没有位移值产生;当 K = 2.0时,位移增幅明显变
p
p
大,曲线中有突变点产生,但都不影响竖向位移的增长趋势。当 K = 4.6时,三条曲线的增幅略有减
p
小,呈现出数据突变的现象;持续加载至 K = 6.2时模型发生破坏,位移曲线图详见图 5。
p
注:规定顺河向水平位移为正,竖直向上位移为正
图 5 坝体位移曲线
由图 6可以得出断层 10f2中的应变变化曲线,当 K =
p
1.6 时,10f2断层变位迅速增加;当 K增加至 2.4时,变
p
位迅速减小,此时地基中的结构面开始有初裂产生;当
K = 3.4~4.6时,曲线逐渐相对平缓,模型进入到自适应
p
阶段;当 K = 4.4时,应变数据开始产生波动,结构面裂
p
缝有逐渐贯通的迹象;当 K = 6.2时,模型应变开始发生
p
突变,结构面产生的裂缝已经互相贯通,模型破坏。
从图 7可以看出,f114、f115断层测点在 K = 0~1.0
p
之间变化趋势较小,地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 K = 1.4
p
时断层的应变值突然增加后迅速减小,表现出较大的浮
动趋势;当 K = 3.4~4.4时,模型的应变曲线相对较为 图 6 结构面 10f2应变曲线
p
平缓,随后便开始成倍增长。直至 K = 6.6时,断层发生
p
突变后应变值迅速减小。
从试验过程来看,前期超载过程中,在 f114和 10f2所形成的滑动面破坏较为严重,在破坏过程
中期,断层处有较大的应变变化;后期形成塑性破坏区之后,应变值的变化较破坏中期时平缓。结合
应变、位移结果以及试验现象分析:CSG坝为类梯形结构,上游荷载方向整体指向坝基,使坝基整体
0
— 1 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