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水利学报2025年第56卷第4期
P. 75
图 4 上、中、下游泄漏时管网压力变化(K=0.10)
图 5 上、中、下游泄漏时管网各处平均压降变化
监测节点为 1、5、10、14、25 和 32,如图 3 所示。
3.3.2 泄漏样本获取 本文将管网中所有节点及管道上的随机位置设为待泄漏点,选取漏失流量比
为 0.05 ~ 0.60,步长为 0.05,由此确定各待泄漏点的扩散器系数。将逐个发生泄漏时 6 个水压监测点
的压力变化率作为 BP 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同时收集待泄漏点的横、纵坐标作为输出层。共产生 912
组 实 验 数 据 , 随 机 选 取 75% 作 为 模 型 训 练 数 据 , 25% 作 为 模 型 测 试 数 据 , 表 4 为 泄 漏 样 本 部 分
数据。
表 4 泄漏样本部分数据
监测点压力变化率
样本 漏失流量比 横坐标 纵坐标
r r r r r r
1 5 10 14 25 32
1 0.05 1799.32 6704.03 0.0053 0.0043 0.0036 0.0026 0.0030 0.0038
2 0.05 1619.95 5964.12 0.0063 0.0088 0.0073 0.0053 0.0061 0.0046
3 0.05 1530.26 5392.37 0.0063 0.0089 0.0075 0.0054 0.0062 0.0046
…… …… …… ……
911 0.60 3139.01 6188.34 0.0011 0.0009 0.0007 0.0005 0.0006 0.0874
912 0.60 4091.93 5969.73 0.0054 0.0044 0.0037 0.0027 0.0031 0.4392
3.3.3 数据预处理 模型的输入层和输出层数据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会导致模型训练过程中的权重更
新非常缓慢,进而影响学习速率,因此在训练前将输入输出数据归一化至[-1,1],公式如下:
D = (D' - D min )/ (D max - D min ) (8)
— 4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