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2期
P. 123

图 4  若干防渗墙实例中间剖面实测最大水平位移分布 (EOC 指竣工期结果)

               渗墙相应的位移分别为 1.0 ~ 3.5 cm 和 4.5 ~ 10 cm。然而,若干防渗墙实例,比如九甸峡、Manic-3 和
               小浪底蓄水期呈现较大的水平位移,分别为 20.3、28.5 和 20 cm。其可能原因分别是较低覆盖层变形
               模量、超深覆盖层厚度和较大坝高。
                   由图 5 可知,防渗墙水平位移呈现随防渗墙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所有实例最大水平位移不超
               过 0.3%D。上游坝基防渗墙竣工期向上游水平位移的平均值为 0.14%D,变形主要在 0.07%D ~ 0.20%D
               之间,而蓄水期向下游水平位移的平均值 0.17%D,主要范围为 0.05%D ~ 0.35%D,两者较为接近。
               上述较大范围主要由未详细区分防渗墙变形的其他影响因素引起。中部坝基防渗墙竣工期向下游水
               平位移的平均值为 0.04%D,变形主要在 0.02%D ~ 0.07%D 之间,而蓄水期向下游水平位移的平均值
               0.15%D,主要范围为 0.05%D ~ 0.28%D,竣工变形显著小于蓄水期向下游方向的水平位移。由上述
               结果可知,上游坝基防渗墙和中部坝基防渗墙蓄水期的水平位移较为接近,但是竣工期上游坝基防
               渗墙水平位移较大(平均大 0.10%D)。上述结果表明,相比较于深度,防渗墙位置是影响墙体变形特
               性的关键因素。防渗墙承受水平荷载的不同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对于中部坝基防渗墙,坝

























                                   140
                                  图 5  43 个防渗墙实例最大水平位移与墙体深度相关关系 (图中符号同表 1)
                                                                                               — 247  —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