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2期
P. 61
表 4 某工程现场和室内相对密度试验结果对比
P 5含量/%
65 71 75 77 79 83 87
现场密度桶法 最大干密度/(g/cm ) 3 2.341 2.385 2.406 2.376
(原级配料) 最小干密度/(g/cm ) 3 2.000 2.032 2.046 1.996
室内振动台法 最大干密度/(g/cm ) 3 2.240 2.361 2.382 2.371 2.344 2.277 2.224
(最大粒径 80mm) 最小干密度/(g/cm ) 3 1.940 1.981 1.986 1.980 1.968 1.929 1.898
图 1 阿尔塔什筑坝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结果对比
图 2 卡拉贝利筑坝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结果对比 图 3 某工程筑坝砂砾料相对密度试验结果对比
密度差值由 0.019 g/cm 增大到 0.027 g/cm ,卡拉贝利筑坝砂砾石现场和室内试验干密度也呈现了类似
3
3
的规律。现场密度桶法干密度试验结果显著大于室内振动台法试验结果,前者最大干密度和最小干
密度分别比后者平均高 0.10 和 0.059 g/cm 。此外,针对大石峡筑坝砂砾料平均级配线,也开展了现场
3
和室内相对密度试验对比。结果表明,P 含量为 75%时,现场和室内最大干密度分别为 2.417 和
5
2.320 g/cm ,两者差值接近 0.1 g/cm ;现场和室内最小干密度分别为 2.054 和 1.880 g/cm ,两者差值达
3
3
3
到了 0.174 g/cm 。
3
现场原级配相对密度试验结果与室内振动台法及表面振动法缩尺相对密度试验结果的差异,是
由于试验材料颗粒尺寸和级配特征的差异所致。原级配料最大粒径可达 300 mm 以上,而室内表面振
动法最大粒径为 100 mm,室内振动台法最大粒径仅为 60 或 80 mm,不同的级配特征导致了材料不同
的压实特性。此外,几种试验方法中砂砾料的振动受力机制和压实功能也不尽相同。较大的压实功
能和较大的颗粒尺寸,使得现场原级配相对试验所得出的砂砾料最大干密度更大。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砂砾料最大、最小干密度影响因素既包括级配特征、最大粒径等自身土性参数,也包括含水状
— 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