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116

表 1  供试土壤的主要物理特性

                       物理特征参数                 粒径/mm                         砒砂岩质地土壤
                                             0.005~0.01                         2.96
                       土壤组成/%                0.01~0.05                         15.03
                                               >0.05                           78.58
                          质地                                          砂岩、砂页岩和泥岩组成的互层
                       有机质含量/%                                                 0.106

               为实时监测土壤的温度、水分变化过程,填土过程中每填一层,就埋设一枚温湿度仪探头,沿土体
               剖面共埋设 5 枚探头。装填完成后,将土槽坡度调至 35°,用于模拟自然状态下砒砂岩区陡坡,用
               30 mm/h 的雨强对坡面进行前期降雨,控制土壤含水率在 35%~40%,并静置 24 h 使土槽内土体自然
               沉降。
                   在室内人工降雨-风洞-冻融循环实体模型上,将装填好的试验土槽沿轨道在模型的各区间来回
               移动,通过多种试验装置的联合运用,实现对水蚀、风蚀、冻融侵蚀不同复合模式的模拟试验。根
               据砒砂岩区的侵蚀动力交互模式,设定以水蚀过程为主的 3 种侵蚀组合工况:水蚀、冻融+水蚀、风
               蚀+冻融+水蚀。根据砒砂岩区野外气象观测资料,该地区降水集中出现在 7—8 月,且侵蚀性降雨强
               度在 90 mm/h 以上。每年的春季 3—5 月是平均风速较大的时期,其峰值出现在 4 月,平均风速 2.4 m/s,
               最大风速可达 15~16 m/s。土体春季解冻期的冻融循环次数约为 6~10 次,完成一次冻融循环的持续
                                     [2]
               时间基本维持在 24 h 左右 。据此设置降雨、温度、风速等控制参数见表 2。

                                                   表 2  主要试验设计参数
                      试验组次                              设定条件及试验方法                                 场次
                                  降雨强度设置为 110mm/h,坡面产流开始后记录产流时间,每隔 2min 用径流桶收集径
                       1 水蚀                                                                      1 场重复
                                  流和产沙,每场降雨持续 60min,试验完成后用烘干法 (105℃) 得到侵蚀泥沙样。
                                  先做冻融再降雨。冻融阶段在低温驱动装置内进行,每 2min 通过土壤温湿度仪读取土
                                  壤温度、水分 1 次,监测土壤表层温度至-10℃时关闭冻融装置,然后在常温环境内升
                     2 冻融+水蚀                                                                     1 场重复
                                  温至 10℃,以此为 1 个冻融循环,并冻融循环 6 次,冻融完成后按照第 1 组水蚀试验条
                                  件进行人工模拟降雨。

                                  试验依次分为冻融、风蚀与水蚀 3个阶段。冻融过程与第 2组设置一致,冻融完成后,
                                  风蚀阶段在风力驱动装置内进行,为充分模拟野外风场与风速条件,设将风速设置为
                   3 冻融+风蚀+水蚀                                                                    1 场重复
                                  6m/h,进行 3 场风蚀试验,每次时长约 8h。冻融、风蚀过程完成后按照第 1 组水蚀试
                                  验条件进行人工模拟降雨。


                   同时,为便于与野外自然冻融、风力侵蚀的情况对比,在准格尔旗砒砂岩区二老虎沟小流域沟
               道内选取了 6 块天然砒砂岩块体进行野外自然状态下的观测,将其置于砒砂岩坡顶上,并采取全裸
               露、遮雨棚遮雨、全遮挡遮雨挡风等措施,定期观测在冻融、风力作用下砒砂岩块体的重量、形态
               变化。
               2.3  分析方法      通过对不同动力交互过程的关联组合对比分析,分离复合侵蚀中水力、风力、冻融
               的耦合叠加效应。
                   设 D 、D 、D 分别为风力、水力和冻融侵蚀因子变量集,则复合侵蚀 f(D)可以表示为
                       1   2   3
                                                   f ( ) = f (D ,D ,D  )                               (1)
                                                     D
                                                             1   2   3
                   因为复合侵蚀具有在时间上交替的特征,那么在某一时段内,必然存在 2 个或 3 个侵蚀动力因子
               的交集,在此时段内除了主导侵蚀动力作用外,还有其他动力的联合作用。因此在某一时段内侵蚀
               动力因子存在有以下几种交集关系:




                                                                                                — 111  —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