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117

Ψ ( ) t = D ∩ D
                                                     1     1    2
                                                   Ψ ( ) t = D ∩ D
                                                     2     1    3
                                                   Ψ ( ) t = D ∩ D
                                                     3     2    3
                                                   Ψ ( ) t = D ∩ D ∩ D
                                                     4     1    2    3
               式中 Ψ ( ) t 为在某一时段内的交集函数,其关系与时间 t 有关。
                     1
                   正是有这些侵蚀动力因子的交集关系存在,也必然有
                                                           )
                                        f ( ) = f (D ,D ,D ≥ f ( ) + f ( ) + f ( )                     (2)
                                                                 D
                                                                        D
                                                                               D
                                          D
                                                  1   2    3      1      2      3
               即复合侵蚀大于等于单相侵蚀的线性叠加,其叠加的放大效应应该是 f (Ψ ( ) t                             ) 函数。
                                                                                  1
                   据此,可以设计辨识复合侵蚀效应的实现路径为:“冻融+水蚀”与“冻融-水蚀”复合侵蚀对比,
               认识“冻-水”叠加效应;“冻融+风蚀+水蚀”与“冻融-风蚀-水蚀”复合侵蚀对比,分解“冻-风-水”叠
               加效应(图 2)。
                                                   冻融-水蚀
                                    冻融                                  冻-水叠加效应

                                                   冻融+水蚀

                                    水蚀
                                                   冻融+风蚀+水蚀
                                                                             冻-风-水
                                                                             叠加效应
                                                   冻融-风蚀-水蚀
                                    风蚀


                          图 2  水力、风力、冻融耦合的叠加效应分离方案(其中“-”表示过程的叠加,“+”表示过程的相加)



               3  结果与分析

               3.1  单相侵蚀过程        根据砒砂岩区主要侵蚀类型,在模型试验中模拟的单相侵蚀包括水蚀、风蚀和

               冻融侵蚀。
                  (1)水蚀过程。砒砂岩区水力侵蚀多发生于夏季 7—8 月,此时降雨集中且多为暴雨,其降雨量约
                                   [2]
               占全年总降雨量的 64% 。从水蚀作用下砒砂岩坡面侵蚀产沙过程看(图 3),水蚀单独作用使砒砂岩
               坡面产沙量呈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再趋于相对稳定的时序规律。坡面产沙开始于降雨约 8 min
               后,产沙活跃时段为降雨后的 12~38 min,随着降雨持续,约 40 min 后坡面形态发育趋于稳定,相
               应的产沙量也逐渐趋于相对稳定,整个试验过程中坡面累积产沙量约为 330 kg。砒砂岩坡面在水蚀作
                                         350
                                                时序产沙量       累积产沙量
                                         300

                                         250
                                        产沙量/kg  200

                                         150
                                         100
                                                         坡面产沙活跃期
                                          50

                                          0
                                           0     10     20    30    40     50    60
                                                          降雨时间/min
                                              图 3  水蚀作用下砒砂岩坡面侵蚀产沙过程

                — 112  —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