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2024年第55卷第5期
P. 90

值接近,≤72h降水量随时间未发生显著变化,而降水频次呈微弱减少趋势(图 3(a)(b))。>72~120h
              和 120h以上的降水量和频次均呈明显线性下降趋势(图 3(c)(d)),降水变化趋势率分别约为每 10a
              下降 9.5和 8.4mm,频次变化趋势率分别约为每 10a下降 0.12和 0.05,可知 72~120h减少趋势更为
              显著,且通过了 95%显著性检验(图 3(c))。























                         图 3 汉江流域夏季不同历时降水距平(相对于 1959—2022年降水平均值)和降水频次的年际变化过程

                  空间上,从总体降水分布来看,流域上游秦岭南麓和大巴山北麓的降水量大,易形成降水中心,
              中部偏少,中下游则偏大,全流域呈 “四周湿润,中部干燥” 特点(图 4(a1)),上游降水频次普遍多
              于中下游地区(图 4(a2)),且频次空间分布似乎与地形起伏一致,地势西高东低,频次西多东少。≤
              24h降水频次占总降水频次的 60.3%,上游大巴山北麓偏多(图 4(b2)),而降水仅占夏季总降水的
              16.5%(图 4(b1))。>24~72h降水频次占 28.2%(图 4(c2)),但贡献了夏季总降水的 38.9%,降水值区
              间约为 170~390mm?a,最大值为 394.26mm?a,流域下游降水偏高,上游中部和北部地区偏低(图 4(c1))。
              长历时( >72h)降水频次仅占 11.5%,而降水占夏季总降水的 44.6%,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夏季总降水
              相似。其中,>72~120h降水频次占 6.9%(图 4(d2)),降水占比 21.3%(图 4(d1))且随时间呈下降趋
              势(图 3(c1));>120h降水频次占 4.6%(图 4(e2)),降水占比 23.3%(图 4(e1))同样呈下降趋势(图
              3(d1))。由此可以发现,汉江流域夏季长历时(>72h)降水量减少是导致流域夏季降水变化的主要
              原因。























                                       图 4 汉江流域夏季不同降水历时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空间分布

              3.2 汉江流域夏季降水水汽来源路径分析 通过模拟 1959—2022年夏季汉江流域 444893次降水事件
              水汽输送过程,对影响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进行定量评估。分析所得 308038条水汽输送路径发现,
              汉江流域夏季降水主要来自于 5个地区:中国南海(SouthChinaSea,SCS)、西太平洋(WestPacific

                —  5 9  —
                     0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