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2025年第56卷第8期
P. 105
由图 11 可知,育肥河段的栖息地斑块多样
性指数随着流量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多样性
指数的峰值为 1.56,对应流量值为 6 月月均流量
89.09 m³/s,此时水流多样性最多,满足香鱼育
肥场生态流量的需求。
由图 12 可知,育肥河段中急流斑块所占水
域面积比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由 6.28 m³/s 下
的 0.21% 增大至 1827.00 m³/s 下的 85.07%;与之 图 13 浅滩和深潭斑块面积比随流量变化
相反,岸边缓流斑块所占水域面积比随着流量
的增大而减小,由流量 6.28 m³/s 下的 78.16%,缩减至 1827.00 m³/s 下的 4.97%;浅滩和深潭斑块所占水
域面积比则随着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降低,其峰值分别为 13.70% 和 23.39%,对应的流量为 6 月月均
流量 89.09 m³/s,此流量下各类型斑块所占水域面积比之间差距较小。
综上,6 月月均流量 89.09 m³/s 所对应的栖息地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浅滩(摄食育肥区)和深潭(休
息庇护区)斑块所占水域面积比也最大(图 13),且各类型斑块所占水域面积比之间差距较小,斑块分
布较为均匀(图 8(c))。结合流速和水深计算结果,流量为 89.09 m³/s 时,育肥河段的水深主要分布在
1.0 ~ 1.5 m 区间内,流速主要分布在 0 ~ 0.8 m/s(适宜香鱼育肥所需着生藻类生长和香鱼生存的流速区
间)区间内,因此本文认为 89.09 m³/s 可作为香鱼育肥的适宜生态流量。
5 结论
本文构建了可量化鱼类育肥场水流特征的水力生境指标体系,分析了楠溪江香鱼育肥河段的水流
特征,研究了香鱼育肥期适宜生态流量,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包含水力指标层、栖息地斑
块层、斑块景观生态层共计 3 层、13 个指标的水力生境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从中观尺度层面量化
育肥场水流特征。(2)育肥场内各类型栖息地斑块面积及分布随流量变化而变化,高、低流量下不同
类型栖息地斑块面积比差异较大,河道多以急流或岸边缓流斑块集中分布,不适宜香鱼育肥。当流量
在 89.09 m³/s 附近时,所对应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大,浅滩和深潭斑块所占水域面积比也最大,且各类
型斑块分布较为均匀,可作为香鱼育肥的适宜生态流量。
参 考 文 献:
.
[ 1 ] 林俊强,李游坤,刘毅,等 . 刺激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和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J] 水利学报,2022,53
(4):483-495.
[ 2 ] 易燃,陈小娟,杨志,等 . 基于栖息地法的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生态流量及调控策略研究[J] 水生态
.
学杂志,2024,45(5):85-96.
[ 3 ] 杨志,龚云,胡挺,等 . 三峡库区涪陵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及其对水文和水温特征的响应[J] 湖
.
泊科学,2023,35(2):586-600.
[ 4 ] 刘瀚,林俊强,秦鑫,等 . 基于生物水文响应模型的刺激四大家鱼繁殖生态调度目标量化方法研究—以三峡
水库为例[J] 湖泊科学,2023,35(5):1741-1751.
.
.
[ 5 ] 胡鹏,唐家璇,杨泽凡,等 . 漂流性鱼卵安全漂流的临界水动力条件实验研究[J] 水利学报,2021,52
(12):1430-1438.
.
[ 6 ] 杨泽凡,胡鹏,王玉莲,等 . 鱼类产卵敏感期河流生态流速的分区分类阈值研究[J] 水利学报,2024,55
(2):190-201.
[ 7 ] 张云雷,徐宾铎,张崇良,等 . 海州湾春季皮氏叫姑鱼摄食习性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索饵场分布[J] 中国水产
.
科学,2020,27(3):315-326.
[ 8 ] 王起 . 怒江西藏段裂腹鱼亚科鱼类摄食及分布特征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9.
.
— 10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