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期
P. 69
型,如图 4 所示。该水电站调压室大井由开敞段和隧洞段组成,T 型调压室大井由直方形开敞段及一
条长隧洞组成,π型调压室大井由直方形开敞段和两条隧洞组成,开敞段中间设置隔墙分离,隔墙上
设置 4 个连通孔。调压室底板高程 87 m,总高度 35 m,连接管直径 7 m,长度 31 m,计算管道长
711.375 m。
采用 Star-CCM+进行网格划分和数值计算,其可自动生成高质量的多面体网格,网格最大值设置
为 1.0 m,连接管及大井敞开段进行网格加密(图 3),总网格数 67.52 万。根据上游水库水位将入口设
置为压力入口。出口设置为质量流量出口,质量流量曲线由 Topsys 导出。调压室顶部设置为压力出
口,相对压力为 0 atm。湍流模型采用 Realizable k-ε,固壁边界设置为无滑移壁面,近壁区采用标准
壁面函数法处理。
调压室涌浪水位的监测点设置在距离阻抗孔一定距离的位置,左右对称各设置 3 个监测点,距底
板 3 m,监测其静压值 P,并取其平均值计算调压室水位,两种体型监测点位置相同,监测量通过公
式 Z=P/9810+Z 转化为压力值,其中 Z 位监测点高程。
0 0
T-type
监测点
π-type
调压室
压力引水道
Unit2 压力水道 进口 2
Unit1 压力水道
出口 2 进口 1
甩负荷工况 启动工况
出口 1
700 700
600
600
(m 3 /s) 500 Unit 1 (m 3 /s) 500 Unit 1
400
400
Q/ 300 Unit 2 Q/ 300 Unit 2
200 200
100 1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T/s T/s
图 4 CFD 模型图
4 计算结果与分析
4.1 两种体型一维大波动计算结果与分析 导叶开启规律和导叶关闭规律如图 5 和图 6 所示,一维大
波动计算结果如图 7—13 所示。由图 7 可以看出,甩负荷工况下,T 型调压室和π型调压室的涌浪波动
规律相同,均随时间做周期性衰减。由图 8 可以看出,启动工况下,由于水位低于 100 m,π型调压
室分为两个单独的调压室,Unit2 机组正常运行,因此水位不变;Unit1 机组由空载启动,受到调压室
稳定断面积限制,Unit1 机组侧的最高涌浪比 T 型调压室高 0.34 m,最低涌浪低 1.78 m,最小淹没水
102
π-type Unit1
90 90 (0.15,86.57) 101 π-type Unit2
(50,86.57)
80 (30.15,86.57) 80 100 T-type
接力器行程/mm 60 接力器行程/mm 60 (3.65,43.285) 调压室涌浪高程/m 98
70
70
99
50
50
97
40
40
96
30
30
20
(0.15,16.4) 20 (10.05,8.657) 95
10 10 94
0 0 93
0 10 20 30 40 50 60 0 2 5 9 8 10 12 14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T/s T/s T/s
图 5 机组导叶开启规律示意 图 6 机组导叶关闭规律示意 图 7 甩负荷工况调压室涌浪波动
—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