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期
P. 73
小,其尾部段水流基本为死水,在过渡过程后期会由于压差缓慢流向调压室大井。π型调压室在过渡
过程的初始阶段,长上室中水流直线流向阻抗孔,调压室大井内水流也径直向阻抗孔位置汇聚,未
形成明显的速度环量。
4.4 两种体型对比与分析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得出,T 型调压室在启动工况产生了吸气旋涡,而π型
调压室水流状态较好,原因如下:(1)速度环量。T 型调压室的阻抗孔位于长上室两侧,当流出调压
室流量较大时,长上室中的水流会顺时针或逆时针流入阻抗孔中,在其上方形成速度环量。π型调压
室两长上室位于阻抗孔中心位置,长上室中的水流可径直进行补充,无法形成速度环量。(2)流量变
化 。 T 型 和 π型 调 压 室 的 长 上 室 宽 度 比 为 0.58(如 图
22),其高度相同,因此在相同条件下,π型调压室的
过流面积远远大于 T 型调压室,T 型调压室长上室的
流量无法及时补充调压室大井的流量会导致阻抗孔上
方出现短时间的液面塌陷。(3)淹没水深。启动条件下
的最小淹没深度为 3 ~ 4 m,较小的淹没水深也是形成
吸气涡旋的重要原因。流量变化大,较强的速度环
量,淹没水深较小,都是形成吸气漩涡的决定性因
素。T 型调压室方案在水位下降时出现强烈的吸气漩
涡并延伸至升管,而π型调压室则未出现吸气旋涡。
因此从瞬态水力特性角度来看,π型调压室方案优于 T
型调压室方案。 图 22 两种方案过流面积比
5 结论
本文采用一维和三维数值模拟对 T 型调压室和π型调压室的过渡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三维
计算的调压室局部流态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甩负荷工况和一台机满载另一台机增负荷的过渡
过程中,一维和三维计算的调压室涌浪波动曲线波动趋势相同,均随时间周期性衰减,涌浪极值的
差值均在 1.5 m 以内,验证了 CFD 计算的可靠性。(2)T 型截面调压室在启动工况水位下降时调压室的
淹没水深较小,长上室中的水流补充阻抗孔上方的水流时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流入,导致吸气漩涡的
产生;而π型调压室由于长上室内水流的即时补充,不具备产生吸气旋涡的条件,因此从水力学条件
上,π型调压室方案优于 T 型调压室方案。
参 考 文 献:
[ 1 ] 杨建东 . 水电站[M]. 3 版 .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
[ 2 ] 鲍海艳 . 水电站调压室设置条件及运行控制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2010 .
[ 3 ] 赖 旭 ,杨 建 东 . 调 压 室 断 面 积 对 调 节 系 统 稳 定 域 的 影 响[J]. 武 汉 水 利 电 力 学 院 学 报 ,1997,30(4):
13-17 .
[ 4 ] 丁宁,蔡付林,顾金彤,等 . 基于三维 VOF 方法研究上室体型对调压室涌浪的影响[J]. 三峡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17(1):7-10 .
[ 5 ] 赵志高,杨建东,杨威嘉,等 . 抽水蓄能机组电路等效实时精细化模型研究及应用[J]. 水利学报,2019,50
(4):475-487 .
[ 6 ] HARLOW F H,WELCH J E . Numerical calculation of time-dependent viscous incompressible flow of fluid with
free surface[J]. Physics of Fluids,1965,8(12):2182-2189 .
[ 7 ] WANG C,YANG J D . Water hammer simulation using explicit-implicit coupling methods[J]. Journal of Hydrau⁃
lic Engineering,2015,141(4):0414086 .
[ 8 ] 赵桂连 . 水电站水机电联合过渡过程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2004 .
—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