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2021年第52卷第8期
P. 113
溉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科学的分区方法是进行灌区合理划分的基础保障。
根据河谷林草及湿地灌溉系统的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结合河流、水系、水资源利用分区和行
政区划,对漓漫灌溉生态系统进行灌溉分区。
(1)按灌区所在水系及河流划分的一级漓漫灌溉区。一级漓漫灌溉分区以流域水系作为主导因素
来反映地带的差异。根据额河流域的河流水系地理位置,将灌溉分区划分为 5 个一级区,分别为额尔
齐斯河干流区、克兰河下游区、布尔津河下游区、哈巴河下游区和 KKS 湿地区。
(2)按灌区所在河流位置或支流划分的二级漓漫灌溉区。二级漓漫灌溉分区以工程措施,河流交
汇口等的地理位置作为主导因素来反映灌区差异。根据已建工程措施,河流交汇口等将各个一级分
区划分为 9 个二级区。其中,额尔齐斯河干流区划分为 LSW 水库~SGLK、SGLK~BEJH 汇合口以及
BEJH 汇合口—国境线区;KLH 下游区划分为 KZJE 水库—西水东引一期投入点和西水东引一期投入
点—KKS;布尔津河下游区划分为 BEJ 出山口—THT 和 THT—BEJH 汇合口;哈巴河下游区划分为
HBH 出山口—HBH 汇合口;湿地区划分为 KKS 湿地。
(3)按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及耕作单元划分的三级漓漫灌溉区。为了分析地区间生态环境需水量
差异,将生态环境需水与水资源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三级分区以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及耕作单元为
依据划分。额河流域漓漫灌溉三级分区具体如表 2 所示。
表 2 额尔齐斯河流域漓漫灌溉分区
编号 一级区 编号 二级区 编号 三级区 (控制面积)
Ⅰ-1-1 JST 生态渠道 10 万亩
Ⅰ-1 LSW~SGLK
Ⅰ-1-2 BZL 生态渠道 6.5 万亩
Ⅰ-2-1 HLBG 生态渠道 20 万亩
Ⅰ-2-2 JTKL 生态闸 2.4 万亩
Ⅰ-2-3 HLTS 生态闸 18.5 万亩
额河干流 LSW
Ⅰ Ⅰ-2-4 HLTLK 生态渠道 12 万亩
—国境线河段 Ⅰ-2 SGLK~BEJH 汇合口
Ⅰ-2-5 KLTL 生态闸 3 万亩
Ⅰ-2-6 KKS 生态闸 3 万亩
Ⅰ-2-7 AKBLG 生态闸 2.5 万亩
Ⅰ-2-8 HLG 生态闸 3 万亩
Ⅰ-3 BEJH 汇合口~国境线区 Ⅰ-3-1 AKTBK 生态渠道 8 万亩
Ⅱ-1 KZJE~西水东引一期投入点
Ⅱ 克兰河下游
Ⅱ-2 西水东引一期投入点~KKS
Ⅲ-1 BEJ 出山口~THT
Ⅲ 布尔津河下游
Ⅲ-2 THT~BEJH 汇合口 Ⅲ-2-1 HHLT 工程 2 万亩
Ⅳ 哈巴河下游 Ⅳ-1 HBH 出山口~HBH 汇合口 Ⅳ-1-1 河谷段河谷林草补水工程 14 万亩
Ⅴ 湿地区 Ⅴ-1 KKS 湿地
3.2 生态需水量计算
3.2.1 Penman-Monteith 公式 灌区非农地生态需水的计算,应包括林地、草地、灌木地等的生态需
水计算。由于一般植物的基础生理需水量相比蒸散发耗水量占比很小,可在计算过程中忽略不计。
因此,植被的生态需水量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植被的蒸散发耗水量来确定。生态需水量一般情况下应
为变量,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生态保护的对象与目标不同,生态需水均不一样。在生态需水计算
中,常采用的方法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标准彭曼公式法 [15] 。彭曼公式虽然不能精确估计
1d 或 1h 的潜在蒸发,但能比较精确估算较长时间的数值,因而对林地、草地、灌木地以及苇地等潜
在腾发量的计算,可以运用彭曼公式计算植被的腾发量。
1992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了彭曼公式的最新修正形式,即 Penman-Monteith 公式,以苜蓿为参
考作物,假设作物植株高度为 0.12m,固定的作物表面阻力位 70m/s,反射率为 0.23,非常类似于表
— 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