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2021年第52卷第8期
P. 119

漫灌溉系统,合理地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了漓漫灌溉分区,提出了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确定了
               闸渠工程与灌区一一对应的靶区灌溉模式,在 231 万亩的河谷林草中,漓漫灌溉工程可控制河谷林草
               面积 135 万亩,通过地下水侧向补给控制面积 96 万亩,实现了漓漫灌区的全覆盖,为实施精细化生
               态调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工程调控体系。
                  (2)漓漫灌溉相比较传统的农业灌溉,更加注重考虑生态的修复和保护。采用漓漫灌溉的方式相
               比传统“大水漫灌”,可以有效减少生态需水量,提高生态水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水资源最大程度
               地达到河谷林草与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效果。
                  (3)对漓漫灌溉技术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的参考作物腾发量与河谷牧草生态需水规
               律一致,说明计算结果合理;河谷林草生态需水主要集中在 4—9 月份,其中,6—7 月份生态需水最
               大,参考河谷林草生态需水,依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的漓漫灌溉制度能够为后期灌区用水管理提供
               依据。
                  (4)经过监测发现:河谷林草长势良好,且牧草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核心区植被覆盖度已恢
               复至 75%左右。因此,通过生态调度与漓漫灌溉耦合,河谷林草的生态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
               当地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生活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研究成果对发展生态灌溉的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河谷林草漓漫灌
               溉生态调度起始时间和流量过程阈值的界定奠定了技术支撑;对促进流域河谷林草、湿地等生态目
               标的改善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确保流域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相对均衡、保护
               与修复流域内河谷林草的生境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部分生态工程仍处于在建及待建状态,相关
               配套措施仍不够完善,漓漫灌溉和梯级水库群的调控系统尚未健全。今后需考虑更多的生态控制工
               程,以充分提高生态水量的利用效率。此外,当前额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对象主要考虑了河谷林
               草,对河道内保护性鱼类的保护未做深入研究,下一步将综合考虑河道内、河道外的保护对象,开
               展更为系统与深入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


               参   考   文   献:


                [ 1 ] 董哲仁 . 生态水工学的理论框架[J]. 水利学报,2003(1):1-6 .
                [ 2 ] 邓铭江,黄强,畅建霞,等 . 大尺度生态调度研究与实践[J]. 水利学报,2020,51(7):757-773 .
                [ 3 ] 尚文绣,彭少明,王煜,等 . 面向河流生态完整性的黄河下游生态需水过程研究[J]. 水利学报,2020,51
                      (3):367-377 .
                [ 4 ] 张瑞强,高天明 . 水分补偿对内蒙古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效果研究[C]/第十一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 . 北京:
                                                                            /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
                [ 5 ] 刘钰,谭军利,李王成,等 . 吉林四平地区玉米和大豆灌溉需水量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13
                      (6):1225-1228,1232 .
                [ 6 ] BORIN J B M,DE CAMPOS CARMONA F,ANGHINONI I,et al . Soil solution chemical attributes,rice re⁃
                       sponse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flood irrigation management methods[J]. Agricultural Water Man⁃
                       agement,2016,176:9-17 .
                [ 7 ] 李茉,郭萍,郭珊珊 . 灌溉水资源安全阈值确定与高效配置[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8):83-87,92 .
                [ 8 ] 邓铭江,黄强,张岩,等 . 额尔齐斯河水库群多尺度耦合的生态调度研究[J]. 水利学报,2017,48(12):
                       1387-1398 .
                [ 9 ] 林俊强,陈凯麒,曹晓红,等 . 河流生态修复的顶层设计思考[J]. 水利学报,2018,49(4):483-491 .
                [ 10] 蒋尚明,曹秀清,金菊良,等 . 基于模拟优化与正交试验的库塘联合灌溉系统水资源调控[J]. 湖泊科学,
                       2018,30(2):519-532 .
                [ 11] 杨高,李颖,付波霖,等 . 基于遥感的河岸带生态修复效应定量评估—以辽河干流为例[J]. 水利学报,
                       2018,49(5):608-618 .
                [ 12] PENG Y Q,XIAO Y X,FU Z T,et al . Precision irrigation perspectives on the sustainable water-saving of field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Water demand prediction and irrigation scheme optimiza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 999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