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2021年第52卷第8期
P. 124

小可检测孔径为 6 nm。测试前将待测样品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MIP 测试的接触角和表面张
               力分别设置为 130°和 0.48 N/m,压力设置为 3.5 ~ 200 MPa。通过 MIP 测试获得试验后混凝土的孔隙分
               布,得到孔隙分布曲线。
               2.5  氯离子含量测试         经过腐蚀试验后,用切削取粉机对混凝土样品从表面逐层进行取样,每层厚

               度控制在 5 mm。然后,将得到的粉末通过 160 um 的孔径筛,并在 100 ℃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恒
               重。根据《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17)测量试件的氯离子含量,用硝酸银(AgNO )化学滴定
                                                                                                3
               后,用 ZDJ-4A 自动电位滴定仪测定氯离子浓度,氯离子的浓度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23] :
                                                         T  - × (V - V  ) × 0.1
                                                    ω  - =  Cl  1  2                                   (1)
                                                     Cl         m
               式中:ω 为氯离子的质量分数;T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对氯离子的滴定度;V 为滴定时消耗硝酸银
                      Cl  -                   Cl  -                                    1
               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 为滴定空白时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 为试料的质量。
                                     2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杂散电流作用对混凝土孔隙结构的影响                      混凝土的孔隙类型从孔径上可以分为 3 类:凝胶孔
                                                                                       [24]
              (直径小于 0.01 μm)、毛细孔(直径在 0.01 ~1 μm 之间)和气孔(直径大于 1 μm) 。其中,凝胶孔太
               小,氯化物无法通过其向混凝土内部传输,大多数离子转移是通过毛细孔进行的。大的毛细孔能够
               促进并允许更多的氯化物扩散,而小毛细孔则对氯化物的扩散影响较小。当存在电场时,已有研究
               发现电场会使水泥基材料钙离子加速溶出,导致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和水化硅酸钙凝胶的逐步溶
               解,使得水泥基材料加速劣化              [25] 。


                    0.06                                          0.05

                    0.05
                                                                  0.04
                   (ml/g)  0.04                                  (ml/g)  0.03

                   累积孔体积/  0.03                                  微分孔体积/  0.02


                    0.02
                                                                  0.01
                    0.01
                    0.00                                          0.00
                      0.001   0.01     0.1      1       10         0.001  0.01   0.1     1     10    100
                                     孔径/μm                                         孔径/μm
                               (a)对应孔径的累积孔体积                                   (b)孔隙分布曲线
                                            图 3  不同电流值下试件的混凝土孔隙结构变化

                   图 3 显示了相同通电时间(7 d)下、不同电流大小(0 mA、50 mA、100 mA)的混凝土孔隙结构变
               化。由图 3 可以看出,随着试验电流的增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现为总孔隙率的增加和孔径逐渐
               变大。这说明总孔隙率与杂散电流值大致呈线性关系,随着杂散电流的增大,试件的孔隙率逐渐增
               大。未通电试件的孔径分布曲线趋于单峰曲线,而溶蚀后试件的孔径分布曲线趋于多峰曲线,这表
               明杂散电流改变了混凝土内的孔径分布。较大的杂散电流会使孔隙分布曲线的临界孔径向较大的孔
               区域移动,使孔径在 0.01 ~ 1 μm 之间的毛细孔数量增加,这一结果与文献[26]一致。相较于在混凝
               土外施加电场的试验结果,当杂散电流通过混凝土中的钢筋时,混凝土中的较大毛细孔所占的比例
               相对更高。
                   图 4 显示了相同电流大小(100 mA)下、不同通电时间(0 d、1 d、7 d)的混凝土孔隙结构变化。由
               图 4 可以看出,随着通电时间的增加,孔隙分布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现为总孔隙率和孔径逐渐增


                — 1004   —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