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2021年第52卷第8期
P. 127
子浓度近似看作表观氯离子浓度,可得到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 D 。对于应力水平λ对表观氯离子扩散
a
系数 D 的影响函数 f(λ),本文采用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关于应力水平的二次函数来进行拟合 [29] 。不
a
同电流值(0 mA 和 100 mA)下,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应力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 7 所示。
从图 7 可见,当λ≤40%时,表观氯离子扩散系数出现小幅度的波动。这可能是由于初始加载阶
段,混凝土处于弹性状态,所受的压应力导致其内部的部分孔隙结构发生闭合,降低了混凝土的孔
隙率和孔隙之间的连通性,从而使氯离子的传输有所减弱。当λ>40%时,混凝土的表观氯离子扩散
系数的明显提高。这是由于荷载水平高于临界阈值后,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纹和裂缝开始快速产生和
发展,孔隙之间的连通增多,从而使氯离子的传输加快。当杂散电流与荷载耦合作用下,由于杂散
电流对氯离子传输的加速效应与荷载对混凝土的损伤效应相互促进,表现为混凝土的表观氯离子扩
散系数大幅提高,这一结果与已有研究较为一致 [30] 。
4 氯离子传输预测模型
离子在混凝土中的传输主要有扩散、迁移和对流三种方式,混凝土中离子的总体传输通量密度
可表示为:
J = J + J + J (2)
c d e
式中:J 为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总体传输通量密度;J 为对流形成离子通量密度;J 为扩散形成的离
c d
子通量密度;J 为电迁移形成的离子通量密度。
e
基于菲克定律可知扩散形成的离子通量密度 J 可表示为:
d
J = -DÑC (3)
d
式中:D 为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C 为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
基于 Nernst-Planck 定律,电迁移下的离子通量密度 J 可表示为:
e
J = -zFDC Ñϕ (4)
e RT
式中:z 为氯离子携带的电荷数;F 为法拉第常数;ϕ为电场强度;R 为气体常数;T 为绝对温度。
对于荷载作用对氯离子传输的影响,在其他条件(水灰比、温度、湿度等)一定的情况下,基于
已有研究模型 [31] ,建立杂散电流与荷载作用下氯离子的扩散系数 D 的简化模型如下:
el
D = D × f ( ) λ (5)
el
式中 f ( ) λ 为荷载对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函数。
根据试验结果, f ( ) λ 可以描述为:
f ( ) λ = 1 + αλ + βλ 2 (6)
式中:λ为应力水平;α、β为拟合参数。
由于杂散电流的存在,氯离子的迁移速率大大加快,可忽略对流对氯离子传输的影响。因此,
杂散电流和荷载作用下的氯离子的总体传输离子通量密度 J 可表示为:
el
)
æ
ö
J = ( J + J ×f ( ) λ = - DÑC + zFDC Ñϕ × f ( ) λ (7)
el d e è RT ø
根据离子的质量守恒描述:
∂( pC )
∂t = -ÑJ (8)
式中 p 为混凝土的孔隙率。
联立式(7)和式(8),可以得到:
∂C = div ê ÑC + zF Ñϕ × D × f (λ ù ú ) (9)
ö
é æ
∂t ë è RT ø û
参考已有研究对该类问题的求解方法 [32] ,使用 Galerkin 加权残差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化来求解该氯
— 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