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1年第52卷第9期
P. 7

图 1  淠河灌区水资源系统调水结构示意
                   本研究以 2005—2018 年淠河灌区的水土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为数据基础,以 2018 年为现状
               水平年,水资源数据主要来自《合肥市水资源公报(2010—2018)》《六安市水资源公报(2010—2018)》
              《淮南市水资源公报(2005—2018)》《安徽省水利年鉴(2005—2018)》等,灌区水库蓄供水量、作物耕
               种面积、灌溉需水量等来自《安徽省中西部重点区域及淠史杭灌区水量分配方案》《安徽省淠史杭灌区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2019—2020 年)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城乡人口、工业增加值等来源于《合
               肥市统计年鉴(2005—2018)》《六安市统计年鉴(2005—2018)》《淮南市统计年鉴(2015—2018)》,城市
               绿地总面积、湖泊面积等数据来自《合肥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合肥城市总体规划(2018—
               2035)》《六 安 城 市 总 体 规 划(2008—2030)》《淮 南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2005—2020)》《淮 南 市 空 间 规 划
              (2017—2035)》等。
               2.2  数据分析计算        根据基于水资源供需关系的水资源均衡度评价方法,需先对区域内各县市的自

               然社会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计算,以获得系统各单元需水量及可供水量,简述如下。
               2.2.1  需水量计算       区域需水量主要包括生活需水、工业需水、农业需水、生态需水等 4 个方面,其
               中生活需水主要是城镇以及农村生活需水                    [15] ;农业需水主要是灌溉以及畜牧业需水量                 [16] ;生态需水
               量主要包括绿地生态环境、湖泊生态环境和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                               [17] 。限于篇幅具体计算过程详见参
               考文献 [15-18] 。

               2.2.2  可供水量计算        可供水量即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
               产、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流域水资源总量中可一次性利用
               的最大水量     [19] 。由于本研究区域属江淮丘陵地区,因地下水埋藏深、总量小而开发利用少,因此这
               里只考虑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采用扣损法,即总水资源量扣除地表水资源量中不能利用水量
               和不可利用水量,加上(减去)区域的调入(调出)水量作为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20-21] 。不能利用水量主
               要指汛期弃水,不可利用水量指河道生态基流。本文可供水量包括单元自身可供水量、其他单元调
               入水量以及系统外调入水量(若有),计算式为:
                                       W     = W        - W         - W     ± W                        (1)
                                        可供水     地表水资源量     河道生态基流      汛期弃水     调水
                                         W      = W        - W       - W                               (2)
                                           汛期弃水     汛期径流量     汛期用水量     汛期水库蓄水
               式中:W            主要考虑维持生态需水和保护河道水质的环境用水;W                                是指汛期来水减去汛
                       河道生态基流                                                     汛期弃水
               期用水和水库汛期蓄水的水量。
               2.3  基于联系数的水资源空间均衡评价方法

               2.3.1  水资源供需均衡状态、单元供需均衡度定义及计算                          如前所述,本文拟从刻画区域水资源禀
               赋与需求量的差异性入手来测度水资源均衡情况。水资源供需均衡状态是对水资源供需关系定性、
               直观的表达,如供需相等为“绝对均衡”,此种情形现实中少见,供需相差不大为“基本均衡”,供需
               差别明显可定义为“失衡”。由于独特的气象水文和地形地貌条件,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期性或阶段性
               的供水不足问题较为普遍,因此目前主要采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缺水率等指标来表征区域水资源
               供需不平衡程度。而对于水量丰沛地区或水量过多年份造成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甚或引发洪涝

                                                                                              — 1013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