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126
漏及漏损控制技术方法,不断提高城市供水的效率和效益。面向生态补水,从“量”出发,关注湿地
等水功能区面积以及河流生态流量的维持,从“质”出发,关注河流、湿地以及河口的水环境达标情
况,从“生态”出发,关注底栖动物-植物-鱼类-鸟类全食物链生态指示物种的生境需求,需综合考虑
上述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定量整个流域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精细化需水,为制定保障生态需
求的多水源综合调控策略提供依据。
4.2.3 坚持“空间均衡”,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松辽流域存在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生态空间萎缩等三大水问题,必须坚持“空间均衡”的原则,基于水资源、水环
境承载能力和水生态空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
产”。首先,分析松辽流域水资源系统-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的均衡性,研究水资源承载力、
水环境容量的量化方法,针对松辽流域问题特性合理制定评价指标,建立监测预警体系,从流域、
水资源分区、水功能分区多维度剖析松辽流域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均衡程度。在此基础上,面向
经济社会系统,优化流域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以及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格局,从源头
上促进节水减排,倡导绿色发展;面向水资源系统,继续强化水网工程对优化松辽流域水资源空间
分布格局的重要作用,优化江河湖库连通结构,布局水资源开发方案,开展多水源的统一调度;面
向生态环境系统,稳定和扩大湿地、湖滨、河滨、海岸带等生物水生态生存空间,合理划定生态保
护红线,重点保护松辽流域水环境系统敏感区、重要区和脆弱区,控制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减弱
区域的开发强度,建立最大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控制阈值,倒逼城市发展方式
与产业布局的转变。
4.2.4 构建松辽流域水资源调控智慧决策支持平台 以智慧决策为目标,搭建集全方位立体监测、
水文-水资源-水环境预报模拟、问题诊断与预警、调度方案预演、调度预案编制于一体的松辽流域
水资源综合调控智慧决策平台。首先,借助 3S、VR、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物理流域为单
元、江河水系为骨干、水利工程为重要节点,对物理水利及其影响区域进行全要素数字化场景表
达,构建数字孪生流域。然后,基于天-空-地一体化智能测报体系,结合长、中、短期预报信息,
利用“物理机制-数据驱动耦合模型”进行流域水文-水资源-水环境过程的模拟推演,生成土壤墒情预
测、流域和湿地水文过程模拟、河流-河口水污染迁移转化过程模拟、多水源来水预报等成果,辅助
决策者进行水旱形势分析、水资源水环境问题诊断,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之后,依托数字孪生流
域,建设多水源、多水利工程联合调度规则驱动引擎、知识驱动引擎、数学模拟仿真引擎,利用数
据挖掘、知识运用、业务建模、融合分析、规则应用、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实现水利工程运行调
度的仿真推演、评估优化,支撑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的智慧化决策。最后,针对设计和历史典型水
文、水资源、水环境情景,进行调度仿真模拟,通过预演评估,优选确定水旱灾害、水环境污染防
御预案和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方案,建成覆盖江河湖库水利工程联合调度预案方案体系,形成数字化
规则库、知识库,支撑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的精准化决策。
4.3 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的保障措施 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结合“系统治理”治水思路,
加强松辽流域水资源综合调控保障措施的研究。
4.3.1 强化水资源管理中的政府调控作用 松辽流域多主题水资源综合调控涉及农业、水利、环
保、海洋、住建、国土等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各部门管理目标不同且均追求自身目标的最优化,形
成了“多龙治水、目标脱节”的行政管理局面,导致调控效果不佳。例如,农业管理部门为提升粮食
产量很可能增加流域面源污染,从而影响河流河口以及周边湿地的生态环境;环保管理部门通过退
耕还林、排污控制等措施提升生态服务价值,却无法很好兼顾农业、城市的经济效益;水利、环保
等管理部门聚焦“河长制”,强调江河湖库的水质监测与水环境保护,海洋管理部门则重点关注陆源
污染的入海通量,强调海湾、海洋的生态环境保护,在其制定各自管控目标时并未充分考虑营养盐
从流域到海洋的全过程输移转化规律,导致污染治理前后脱节,目标不一。为此,必须强化政府主
导水治理的宏观谋划和统筹指导的作用,破除“多龙治水”,实现“多规合一”。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
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上,强化政
— 1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