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56
表 2 方形生态礁单位鱼礁流场效应经济成本评价指标
实验段 实验段 实际代表面 单体礁数 单体礁方量/ 单体礁每方造价/ 实际总造 每平方米造价
间距
2
3
长/mm 宽/mm 积/m 2 量(个) m 3 (元/m ) 价(元) /(元/m )
0.75L 1400 800 2800 9 18.375 499.32 82575.045 29.4911
1.00L 1600 800 3200 9 18.375 499.32 82575.045 25.8047
1.25L 1800 800 3600 9 18.375 499.32 82575.045 22.9375
1.50L 2000 800 4000 9 18.375 499.32 82575.045 20.6438
表 3 方形生态礁单位鱼礁流场效应评价指标权重体系
无经济成本指标 有经济成本指标 无经济成本指标 有经济成本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
权重 1 权重 2 权重 1 权重 2
最大上升流速度 11.99% 11.07%
上升流平均速度 8.44% 7.75%
上升流 51.85% 47.72% 上升流最大高度 9.85% 9.05%
上升流最大长度 11.61% 10.70%
上升流总面积 9.97% 9.15%
背涡流最大高度 9.45% 8.68%
背涡流 28.27% 25.99% 背涡流最大长度 8.18% 7.53%
背涡流总面积 10.63% 9.78%
平均纵向紊动强度 9.74% 8.97%
紊动强度 19.88% 18.30%
平均垂向紊动强度 10.14% 9.33%
经济成本 7.99% 每平方米造价 7.99%
图 10 显示了 4 种间距下方形生态礁单位鱼礁流场效应的最后得分。仅考虑水动力指标时,综合
得分表现为:1.25L>1.00L>0.75L>1.50L,1.25L 和 1.00L 的得分显著高于 0.75L 和 1.50L,但 1.25L 仅比
1.00L 差距很小,两者处于持平的位置。同时还可以发现,继续增加间距,综合得分明显下降,可
能是因为方形生态礁从本质上看是一个框架式结构,其空隙率较大,透水性很强,当鱼礁组间距
过远时,不能充分地发挥鱼礁间的协同效应等,因此在投放时单位鱼礁规模不宜过大。纳入成本
指标后,综合得分表现为 1.25L>1.00L>1.50L>0.75L,而且 1.25L 与 1.00L 得分差距较小,两者之间拟
合在 1.15L 处存在相对极值,而 0.75L 和 1.50L 之间的结果互换了,这说明,经济成本对不同规模大
小的方形生态礁单位鱼礁有较大影响,虽然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经济成本只占 8%的权重,但在
实际建设大规模人工鱼礁群时经济投入是巨大的,在决定投放规模时要综合考虑鱼礁投放后所能
产生的流场效应和建设成本。所以建议在实际投放方形生态礁单位鱼礁时在原设计间距的基础上
扩大 15%。
0.75L 1.00L 1.25L 1.50L
图 10 方形生态礁单位鱼礁流场效应评价综合得分
5 结论
(1)各组次不同工况下的流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不论是上升流特征值还是背涡流
—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