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93

理,切割成直径为 100 mm、高度为 50 mm 的圆柱体,通过切割分别获得了碾压混凝土上层本体、含
               层间本体和下层本体三部分,共计获得 35 个圆柱体试件。
               2.2  试验装置      毛细作用在很多情况下是水进入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推动力,研究不同受力状况下的

               毛细作用对于保证工程耐久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Hall 等                          [23] 在考虑重力对混凝土毛细作用的影响
               时提出了 3 种试验吸水装置,本文为分析层间结合分别对混凝土纵向和横向吸水的作用效果,采用了
               下吸法、侧吸法和综合法 3 种试验装置,如图 1 所示。下吸法中混凝土毛细作用会受到重力的影响,
               侧吸法中毛细作用会受到静水压力的影响,综合法中混凝土毛细作用受到静水压力和重力的双重影
               响。












                                       (a) 下吸法                (b) 侧吸法               (c) 综合法
                                                      图 1  3 种试验方法
               2.3  试验方法      根据规范    [22] 要求,本文试验在原有的称重法             [24] 基础上同时采用劈开显色法           [25] 分析混
               凝土吸水性能。劈开显色法和称重法对试件的预处理步骤相同。具体的预处理方案如下:(1)将切割
               好的试件每 3 个一组分成若干份,根据不同的初始含水率要求用不同的温度分别烘干 8 h,然后密封
               放置 12 h,使试件内部水分分布均匀且试验温度均为 20 ℃。(2)对试件按照不同的试验装置进行不同
               的处理,分别涂抹石蜡和包裹防水胶布,保障混凝土内部水分迁移按照试验设计进行。称重法通过
               每隔一定的时间对试件进行称重,间接分析混凝土吸水状况。具体试验方法为:对于处理完成后的
               试件进行称重,随后将试件按照不同的试验装置浸入水中,间隔 5 min、10 min、20 min、30 min、
               1 h、2 h、3 h、4 h、5 h、6 h、10 h、14 h、24 h、36 h、48 h 分别进行称重,通过计算分析试件的吸
               水系数、扩散系数、吸水量等参数。称重法试验操作方便,可以获得大量的试验数据,但是由于称
               重法称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现误差,试验结论缺乏一定的可靠度。
                   劈开显色法是通过劈裂试验机将试件劈开得到完整断面,随后喷涂硝酸银溶液让氯化钠与硝酸
               银反应分解,从而显示出紫色的渗透区域,试验过程中假定水的渗透高度与水中离子的渗透高度一
               致 [26] 。根据文献 [24] ,混凝土吸水性能在初始 6 h 之内基本不变,为探究理论计算的可适用性及不同
               时间点的吸水特性,经过预试验结果分析,本文试验间隔为 3 h、6 h、48 h 时分别对每组试件进行劈
               开显色。劈开显色法试验数据较为精准,同时可以获得试件内部水分传输的具体情况,但是由于劈
               开显色法对试件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劈开后无法开展后续试验,试验数据偏少,对试件的需求量很
               大,成本较高,不适宜做大批量试验。
                   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在称重法的基础上使用劈开显色法,让试验数据更精准,数据量更充
               足,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让吸水试验数据更完善。


               3  试验与结果分析

               3.1  初始条件对水分传输的影响                毛细作用下,水分在非饱和混凝土中的传输特性可以用扩展的
               Darcy 定律来描述    [27-28] :
                                                      ∂θ  =  ∂ æ ç D ( ) ∂θ  ö                         (1)
                                                                 θ
                                                       ∂t  ∂x è     ∂x  ÷ ø
                                         m - m
               式中:θ 为相对饱和度,θ =                0  ,m、m 、m 分别为试件平衡状态质量、试件完全烘干状态下的
                                        m - m 0       0    s
                                          s

                — 88   —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