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2022年第53卷第3期
P. 22
水 利 学 报
2022 年 3 月 SHUILI XUEBAO 第 53 卷 第 3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2)03-0270-15
西部调水下长期气候效应研究
赵 勇 ,黄 亚 ,王贺佳 ,肖伟华 ,王 浩 1,2
1,2
1,2
1,2
3,4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8;2.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3. 河海大学 海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4.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10)
摘要:调水工程是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战略措施,我国从 1950 年代就开始研究西部调水工程。然而,区域外调水
的引入必将打破受水区原有的水热平衡,改变当地大气-陆面间的水分、能量交换过程,进而影响局地气候。因
此有必要开展有关调水的区域气候效应研究。利用 CMIP5 中的全球气候模式 MPI-ESM-MR 输出结果作为区域气
候模式 RegCM4 的初始场和边界场,研究在 2021—2050 年两种典型浓度路径情景下西北地区调水灌溉对区域气
温、降水以及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面积调水灌溉对全年的气温和降水均产生了影响,其影响在夏季尤
为明显。具体来说,蒸散发在夏季明显增加(潜热通量增加 35 ~ 45 W·m ),显热通量降低,导致夏季地温降低了
-2
近 2 ℃。夏季降水增加主要在受水区及周边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等山脉附近,低空环流异常变化和对流上升运
动增强为夏季降水的变化(增加 0.5 ~ 1 mm·d )提供了动力条件,增加了受水区及周边高山地区的对流性降水潜
-1
力。此外,大面积调水灌溉使得该地区产生了复杂的大气环流变化,气象要素在 600 ~ 925 hPa 的垂直梯度发生了
明显改变。
关键词:调水;区域气候;西北地区;RegCM4;典型浓度路径(RCPs)
中图分类号:P4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01024
1 研究背景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人类用水需求正迅速增加,世界上许多地区水资源正成为一种稀缺
[1]
资源 。为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许多国家采取跨流域调水进行水资源重新分配,以缓解水资源供需
矛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5 年,全球已建或在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超过 160 个,这些工程主要
[2]
分布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中国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西北地区土地和矿产资源丰富,但降
水稀少、气候干旱、生态系统脆弱,为破解水资源制约,从 1950 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研究西部调
水工程。然而,区域外部水资源的引入,必然会导致受水区陆地蒸散发的增加,打破该地区原有的
水热平衡,使得大气-陆面间的水分、能量交换过程发生改变,进而对区域水文、气候、生态以及环
境造成影响 [3-4] 。
我国西北干旱区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是世界上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也
是我国沙尘暴的发源地 [5] 。根据首次全国荒漠化土地调查,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6]
27.3%,其中约 99.6%的土地分布在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 12 个省或自治区 。西北地区近几十年气温
逐渐升高,降水量有所增加,这种暖湿性气候趋势十分明显 [7-8] 。即使如此,人口增长,加上不合理
[9]
的土地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西北干旱区绿洲经济以及沙漠生态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严重 。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极端干旱的沙漠中点缀着灌溉密集的绿洲平原,由于灌溉作用,绿洲地区的实
收稿日期:2020-12-12;网络首发时间:2022-01-10
/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20107.1446.001.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25093)
作者简介:赵勇(1977-),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循环模拟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E-mail:zhaoyong@iwhr.com
通讯作者:黄亚(1990-),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陆气耦合模拟与区域气候研究。E-mail:hygccw@163.com
— 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