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2022年第53卷第3期
P. 25
率的网格中心,以便比较分析。
2.5 试验设计 目前,国内有关西部调水设想的代表性方案有陈传友的藏水北调、青海 99 课题组西
线调水、张世禧的西藏大隧道、郭开的朔天运河、李国安的雅水北调、林一山的西部远景调水、红
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等,这些方案主要以“五江一河”(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
大渡河)等相关河流作为水源开展研究 [41-42] 。受不同引水高程影响,可调水量少则 300 亿 m ,多则
3
3 3[41]
2000 亿 ~ 3000 亿 m ,在考虑调水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因素后,最大调水量在 400 亿 ~ 600 亿 m 。
因此,本研究拟采用 600 亿 m 作为最大年调水量,并参考研究区作物生长季 4—10 月实际蒸发量按比例
3
对灌溉水量进行年内分配(图 2)。假定同一时期内各计算网格灌溉水量相同,则研究区内单位面积年灌水总
量为 224 mm·m ,最大灌溉水量在夏季 6 月约为 50 mm·m 。如表 2 所示,本研究共设计 6 组试验,试
-2
-2
验 1 与试验 2 用于验证模型对历史气候态的模拟性能。试验 2 为历史期控制试验,与试验 3 和试验 5 进
行比较,分析未来 RCP4.5 与 RCP8.5 情景下的气候变化情况。RCP4.5 情景下灌溉的气候效应由试验 4
与试验 3 的差异得出,RCP8.5 情景下灌溉的气候效应由试验 6 与试验 5 的差异得出。对于进行调水灌溉
的试验 4 和试验 6,将两组试验的研究区下垫面数据由 CLM3.5 陆面过程方案中默认的半荒漠土地类型
修改为 C4 草类植物类型。
表 2 试验描述
试验 气候情景 情景描述 驱动数据
试验 1 历史 默认下垫面类型(不考虑灌溉) ERA
试验 2 历史 默认下垫面类型(不考虑灌溉) MPI
试验 3 RCP4.5 默认下垫面类型(不考虑灌溉) MPI
3
试验 4 RCP4.5 研究区下垫面转为作物类型(年灌水量 600 亿 m ) MPI
试验 5 RCP8.5 默认下垫面类型(不考虑灌溉) MPI
3
试验 6 RCP8.5 研究区下垫面转为作物类型(年灌水量 600 亿 m ) MPI
60
50
(mm · m -2 ) 40
灌溉用水量/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图 2 灌溉水量年内分配情况
3 结果
3.1 历史平均气候态模拟性能评估
3.1.1 降水 为评估模型对研究区的气候模拟性能,本研究设置了两组历史试验。两组试验分别采
用 ERA 数据和 MPI 数据作为驱动场,模拟结果与 CN05 进行比较分析。图 3(a)和 3(d)分别为 CN05 中
西北地区夏季和冬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从图 3(a)和图 3(d)可知,西北地区降水具有明显的地理特
性,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且多发生在夏季。同时,天山山脉和祁连山脉等高山地区具有明
显的降水中心,地形雨特征明显。由图 3(b)可以看出,RG_ERA 可以良好地反映夏季降水的空间分
布,较好地捕捉到沿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以及祁连山脉等地区的雨带。但对于山区降
水存在高估,如天山山脉以及环昆仑山脉等地区。而在地势平坦的地区降水则被低估,如塔里木盆
— 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