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2022年第53卷第10期
P. 5

水  利  学  报

                2022年 10月                           SHUILI  XUEBAO                         第 53卷 第 10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2)10 - 1143 - 11

                             2022年长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及其影响与对策



                                            夏 军    1,2 ,陈 进    1,3 ,佘敦先    1,2
                                  (1.武汉大学 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2.海绵城市建设水系统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3.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5)


                摘要:2022年 7月以来,长江流域遭遇从 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特大干旱事件,引起社会广
                泛关注。本文基于长系列历史资料,统计分析了长江流域历史典型干旱及其致灾情况;剖析了 2022年长江干旱
                发生的成因及特点;提出了科学抗旱减灾和综合施策的思考。分析表明:长江流域干旱发生成因受全球气候等多
                因素影响,尤其大气环流异常,夏季梅雨期过短,入陆台风少,副热带高压长时间大范围控制等,导致了流域大
                范围降雨量和径流量显著减少;长江干旱具有周期性特点,其中严重及极端旱灾中下游发生概率高于上游;2022
                年干旱显著特点是极端高温地区和范围具有实测记录以来第一,夏秋连旱问题十分突出。但是由于流域抗旱能力
                提高显著,严重干旱至今尚未引起严重旱灾。未来抗旱减灾的重点是,科学认识干旱的自然属性和成因;在进一
                步完善流域和区域水网及水利工程建设基础上,着力提高抗旱能力的基础建设,要加强以减轻重大干旱风险为主
                要目标的预警预报和调度等非工程措施,建立流域水旱减灾风险管理体系和适应性管理系统。
                关键词:长江流域;2022年干旱;气象干旱;水文干旱;抗旱能力;抗旱对策
                中图分类号:P339                                               doi:10.13243?j.cnki.slxb.2022073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干旱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自然灾害中发生较为频繁、影响范围广、对社会经济影响大的一种自然
              灾害  [1 - 3] 。特大干旱及其持续性不仅会导致粮食减产和农业歉收,影响居民用水和工业发展,而且还
              会引起河流断 流、荒 漠化 加剧,造成 水环 境容量下 降 和水 生生 物衰 减等 诸 多 方 面 的 严 重 影 响                             [4 - 5] 。
              2022年 7月以来,长江流域受气候异常影响,夏季梅雨期短,长江沿线多省市持续高温少雨,最高气
              温接连突破历史极值,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位持续退落,出现了 “汛期反枯” 的罕见现象,鄱阳湖
              和洞庭湖提前 3~4个月进入枯水期。8月 25日旱情高峰时,长江流域耕地受旱面积 6632万亩,有
              499万人、92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主要集中在重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
              南、贵州、陕西、江苏等 10个省(直辖市)。截至 2022年 9月,旱情仍在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发展之
              中,长江流域出现极大旱灾的可能性已成为定局。此次旱情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
              性强等特点,势必影响到我国下半年长江经济带的社会经济发展。事实上,我国是一个深受干旱灾害
              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季风的不稳定性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干旱的频繁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之
              前,我国发生有记载的较重干旱事件多达千余次;1950—2017年间,中国每年平均受干旱影响的国土
              面积超过 2000万公顷        [6] ,我国年均因旱灾导致粮食损失量达 200亿kg以上。
                  另一方面,全球变暖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降水、蒸散发和径流及其关联的水循环时
              空变异   [7 - 8] ,尤其极端水旱事件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                  [9 - 10]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范围内的干旱、


                 收稿日期:2022 - 09 - 14;网络首发日期:2022 - 10 - 20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21019.1420.001.html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3040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890823)
                 作者简介:夏军(1954 -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研究。E - mail:xiajun666@whu.edu.cn
                                                                                                   1
                                                                                              —   1 4 3 —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