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2年第53卷第10期
P. 7

和能源供应紧张。比如,四川省作为我国水电大省,80%的电力供应来自水电,2022年夏天严重干旱
              导致部分四川省水力发电能力下降 50%以上,造成严重缺电影响,为了让电于民,保障居民用电,很
              多大中型企业停产停工,给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随着旱情的发展,一般工业用水会受
              到影响,如一些高耗水工业会面临用水需求管理,影响工业生产。此外,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
              在严重干旱发生时,流域内外存在竞争性取水问题,给供水安全保障带来严重影响                                        [18] 。另外由于现代
              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传播快,旱灾事件会被快速传播,一些片面或者不科学的报道会引起社会广泛关
              注,从而放大旱灾影响,不利于组织科学抗旱。
              2.3 2022年长江干旱成因剖析 干旱属于自然现象,具有周期性特点,但每次干旱都是全球大气环
              流异常引发的。当前拉尼娜现象始于 2020年 9月前后,可能至少持续到 2022年年底,成为 21世纪首
              个 “三重” 拉尼娜现象。自 1950年以来,持续三年的 “三重” 拉尼娜现象仅发生过两次,2022年是
              第三次。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周期性出现是大气环流周期异常的重要原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
              压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和高温干旱直接相关,2022年的大气环流异常,使夏季梅雨期短,部分地
              区甚至出现空梅现象,台风进入内陆极少,副热带高压长时间大范围控制在长江流域是导致长江干旱
              的主要原因。


              3 长江历史特大干旱回顾


              3.1 长江历史特大干旱特点 根据 15世纪到 20世纪 500多年(1470—1990年)的历史资料统计                                  [20 - 22] ,
              长江上、中、下游发生重旱和极旱按世纪分布见表 1,表中重旱指农作物减产 3~5成;极旱指农作物
              减产 5成以上。虽然历史资料主要记录的是旱灾情况,但也可以看出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及周期性的
              特点。从表 1可见,从时间看,上、中、下游发生极旱事件大约 25~50年一遇;发生重旱事件一般约
              5~15年一遇。从区域分布来看,重旱频率上游地区高于中、下游地区,中下游地区重旱频率相近,
              而且常常一起发生,但极旱事件,上游地区平均 65年 1次,中下游发生极旱频率一致,平均 23~27
              年发生 1次,中下游发生极旱的频率显著高于上游。
                  从干旱年内发生时间看           [22] ,长江流域最常见是夏(伏)秋连旱,其次是春夏连旱,偶尔出现全年
              旱和多年连旱。从区域看,长江流域传统的干旱缺水地区主要发生在山丘地区,如四川盆地、滇中地
              区、黔中地区、湖南衡邵地区、江西赣南地区、汉江唐白河地区和湖北鄂北岗地等,属于工程性缺水。

                                             表 1 长江流域历史重旱和极旱时空分布
                区域                上游                           中游                          下游
                           重旱            极旱            重旱             极旱            重旱            极旱
                世纪
                       频次    频率?%    频次    频率?%     频次    频率?%    频次    频率?%    频次    频率?%    频次     频率?%
                 15     5     16.1    1      3.2     6     19.4    2      6.5    2      6.5     1     3.2
                 16    14     13.9    2      2.0     5      5.0    5      5.0    9      8.9     7     6.9
                 17    11     10.9    3      3.0    13     12.9    3      3.0    11    10.9     3     3.0
                 18     4      4.0    1      1.0     4      4.0    3      3.0    7      6.9     1     1.0
                 19    11     10.9    1      1.0     5      5.0    4      4.0    0      0.0     4     4.0
                 20    17     18.7    0      0.0    13     14.3    6      6.6    19    20.9     3     3.3
                合计     62             8             46            23             48            19

              3.2 1949年后典型干旱事件及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有比较系统的实测降雨和水文资料,干旱
              及旱灾情况记录更加全面。自 1949年以来,发生重旱年份有 1959—1961年、2006年和 2011年,发
              生极旱的年份有 1978年。表 2分别是上述年份典型干旱及旱灾情况,可以看出,典型干旱年共同的特
              点是汛期梅雨期短,全 年 降 雨 量 和 径 流 量 明 显 偏 少,江 湖 水 位 明 显 偏 低,都 出 现 夏 秋 连 旱,其 中
              1959—1961年属于多年连续干旱,1978年旱情和旱灾最为严重,属于极旱年(图 1)。图 1—3均基于

                                                                                                   1
                                                                                              —   1 4 5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