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2022年第53卷第12期
P. 21

3.2 约束条件 设置水量模型约束条件,实现多过程协同调度模拟环境和运行边界。
                  ( 1)出库流量约束
                                          Q ROmin (m,t) ≤Q (m,t) ≤Q  ROmax (m,t)                        (7)
                                                         RO
                                                             3
              式中:Q   ROmax (m,t)为 m水库 t时段最大出库流量,m ?s,其值与防凌和最大过机流量有关;Q                            ROmin (m,t)
                                             3
              为 m水库 t时段最小出库流量,m ?s,其值与生态流量有关。
                  ( 2)供水能力约束,水源工程供水量不超过其供水能力:
                                                    Q(n,t) ≤Q     (n)                                   (8)
                                                     s         smax
                                                                                                  3
                                                           3
              式中:Q(n,t)为 n水源工程 t时段的供水量,m ?s;Q                       (n)为 n水源工程的供水能力,m ?s。
                      s                                          smax
                  ( 3)出力约束,水库应满足系统出力要求:
                                            N (m,t) ≤N(m,t) ≤N (m,t)                                    (9)
                                                                    max
                                              min
              式中:N(m,t)为 m水库 t时段出力,kW;N (m,t)为 m水库装机,kW;N (m,t)为 m水库保
                                                                                       min
                                                        max
              证出力,kW。
                  (4)工程安全约束,水库调度运行安全要求蓄水量满足:
                                             V (m,t) ≤V(m,t) ≤V (m,t)                                  (10)
                                              min                   max
                                                                                                         3
                                                        3
              式中:V(m,t)为 m水库 t时段的蓄水量,m ;V (m,t)为 m水库 t时段容许的最大蓄水量,m ;
                                                            max
                                                                          3
              V (m,t)为 m水库 t时段容许的最小蓄水量,一般为死库容,m 。
               min
                  (5)防凌约束:即在防凌期(11月至次年 3月)需要控制刘家峡水库的出库流量保证兰州断面的防
              凌要求。
                                               Q (刘家峡,t) ≤Q(兰州,t)                                      (11)
                                                RO               F
                                                                    3
              式中:Q (刘家峡,t)为刘家峡水库 t时段的出库流量,m ?s;Q(兰州,t)为兰州断面 t时段的防凌
                      RO                                                  F
                              3
              安全限制流量,m ?s。
                  (6)其他约束:满足模型非负要求。
              4 多过程协同控制原理与求解方法


                  协同控制是梯级水库群多过程协同调度的基础                      [17 - 18] ,就是通过优化水库出库流量过程,控制断面
              取水过程及下泄流量过程,协调供水、输沙、发电和生态等用水过程的关系,寻求各目标与过程的均
              衡点,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4.1 多过程协同控制原理
                  (1)单目标满意度控制。将某一时段供水、输沙、发电和生态各目标利益满足程度称为该时段各
              目标的满意度,采用目标获得值与期望值的比值,是介于 0~1之间的数值,满意度取值越接近 1则代
              表满足程度越高。单目标利益满意度:
                                                                 x t
                                                    M(x(t)) =                                          (12)
                                                              max(x)
                                                                   t
                                                                                                sed
                                                                                      eco
              式中:M(x(t))为 t时段的目标满意度,无量纲,可由 M(W)、M(E)、M(Q )、M(Q )替换,分
                                                                     t       t       t          t
              别为 t时段的供水、发电、生态和输沙满意度;x(t)为 t时段的目标获得值,无量纲,x由 W、E、
                                                                                                t    t   t
                eco
                     sed
              Q 、Q 替换,分别为 t时段供水目标的供水量、发电目标的梯级出力、生态目标的生态流量、输沙
                t    t
                                                                                         eco
                                                                                                     sed
              目标的输沙量;max(x)为 t时段的目标期望值,由 max(W )、max(E)、max(Q )、max(Q )替
                                                                                                     t
                                                                                         t
                                  t
                                                                               t
                                                                     t
              换,分别为 t时段供水量、梯级发电、生态、输沙量的期望值;生态、输沙量目标的时段目标期望值
              设置为时段生态流量及调水调沙的输沙量,供水、发电目标的时段目标期望值设置为时段需水量及最
              大可能发电量。
                  采用式( 12)逐时段分别对供水、输沙、发电和生态目标满意度进行检验,若某一目标的满意度不
              在( 0,1)区间内,则调控增加该目标的用水流量,使得其满意度回归到合理区间内。对于生态和输沙
                                                                                              —   1 1 3 —
                                                                                                   4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