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24年第55卷第6期
P. 79
3.3 毛细吸水试验分析 养护 28、56、90d混
凝土试样 的 毛 细 吸 水 试 验 测 试 结 果 如 图 8所
示。据此计算不同养护龄期试样 24h吸水系数
K,见表 3。
分析表 3可知,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所
有试样的吸水系数均有下降。胶凝材料在持续
水化过 程 中 生 成 的 副 产 物 对 微 孔 隙 的 填 充 作
用 [20 - 21] ,使普通混凝土的吸水率呈下降规律。
微生物的碳酸钙矿化沉积作用有效减少孔隙的
连通性,使 混 凝 土 试 样 的 吸 水 系 数 进 一 步 降
1?2
低。与掺未驯化微生物混凝土试样 ( Con - UD) 图 8 不同养护龄期试样 Q?S - t 关系曲线
相比,掺驯 化 微 生 物 混 凝 土 试 样 (Con - GD)在 28、56和 90d时 的 吸 水 系 数 分 别 降 低 了 37.74%、
35.78%和 44.01%,表明驯化微生物对细化孔隙结构和降低孔隙连通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表 3 不同养护龄期试样 24h吸水系数
1?2
各养护龄期试样吸水系数 K?(m?s )
试样组
28d 56d 90d
PC (对照组) 3.251±0.029 × 10 - 5 2.573±0.029 × 10 - 5 2.444±0.027 × 10 - 5
Con - UD 2.758±0.034 × 10 - 5 2.286±0.012 × 10 - 5 2.136±0.039 × 10 - 5
Con - GD 1.717±0.024 × 10 - 5 1.468±0.002 × 10 - 5 1.196±0.009 × 10 - 5
3.4 微观孔隙结构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矿化微生物对孔隙结构的影响,对未掺微生物组(PC)、掺未
驯化微生物组(Con - UD)和掺驯化微生物组(Con - GD)混凝土试样取样开展氮吸附测试。氮吸附测试
BET多点发比表面积拟合曲线如图 9(a)所示,各组混凝土样本的孔径分布曲线如图 9(b)所示。
图 9 混凝土样本氮吸附测试结果
根据式(7),未掺微生物组、掺未驯化微生物组和掺驯化微生物组混凝土样本的比表面积计算结果
2
分别为 9.804、8.854和 5.287m ?g,因此内掺驯化微生物的混凝土样本更密实。由图 9(b)可知,最可几
孔径分布区间为 3~4nm,与未掺微生物混凝土的最可几孔径峰值相比,掺未驯化微生物和驯化微生
物混凝土的最可几孔径分别降低 28.22%和 64.46%,掺入驯化微生物混凝土样本的最可几孔径整体低
于未驯化微生物样本,表明内掺驯化微生物混凝土的孔隙体积和数量的减小更明显。据此可知,内掺
驯化微生物可极大细化孔隙结构和减少孔隙体积,有效阻断了混凝土内部的水流通道,为试样吸水系
数的减弱提供了合理解释。
3.5 矿化沉积量 混凝土试样养护 3、7、14、28和 56d的内部矿化沉积量如图 10(a)所示。即使没
— 7 0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