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24年第55卷第8期
P. 79
T
C dtdxdydz (4)
Q = ρ e p,e
T
t
和 C 分别为相变黏土的等效导热系数、
式中:k、ρ e p,e
e
密度和比热; T? z为 z方向的温度梯度; T? t为微
单元体的变温速率;T为温度场;t为传热时间。
依据热量平衡原理,可对心墙相变黏土建立如下
热量平衡方程:
Q - Q+ Q = Q (5)
z + dz z out T
T
2
C
e c a s
k T + q+ q- q= ρ e p,e (6)
Δ
t
2.3 热学参数均质化等效模型 基于复合材料的等效
热学参数的经验与理论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松铺土料
图 2 传热微单元体(仅列出 z向传热)
和压实土料的热学参数均质化等效模型,包括导热系
数的均质化等效模型和比热的均质化等效模型。相变土导热系数的均质化等效采用 Wiener界限并联模
型,如式(7)所示;比热的均质化等效采用质量比热守恒模型,如式(8)—(10)所示。
k+ k+ k + k (7)
e
k= θ c c θ w w θ PCM PCM θ a a
、 分别为黏土、
式中:k、k、k 和 k分别为黏土、水分、PCM 和空气的导热系数;θ c θ w 、θ PCM 和 θ a
c w PCM a
水分、PCM和空气的体积分数。
+ C + C (8)
p,a
C = C ρ c θ c
ρ e p,e p,c p,w ρ w θ w p,PCM ρ PCM θ PCM + C ρ a θ a
+ + + (9)
s
ρ e = G ρ w θ c ρ w θ w ρ PCM θ PCM ρ a θ a
(10)
s
ρ c = G ρ w
、
式中:C 、C 、C 和 C 分别为黏土的土体骨架、水分、PCM和空气的比热;ρ c ρ w 、ρ PCM 和 ρ a
p,c p,w p,PCM p,a
分别为黏土的土体骨架、水分、PCM和空气的密度;G为黏土的比重。
s
由热学参数均质化等效模型计算得到的不同 PCM掺量下压实土及松铺土的热学参数如表 1所示。
表 1 不同 PCM掺量下压实土和松铺土的热学参数
压实土导热系数 松铺土导热系数 压实土比热 松铺土比热
PCM掺量?%
?(W?(m·℃)) ?(W?(m·℃)) ?(kJ?(kg·℃)) ?(kJ?(kg·℃))
0 1.349 0.959 1.590 2.028
2 1.328 0.956 1.588 2.019
3 1.319 0.952 1.587 2.011
4 1.308 0.945 1.585 2.010
8 1.219 0.776 1.486 1.887
2.4 土层压实度及相变潜热的处理 (1)压实度的处理。为得到在任意压实度下的相变黏土的热学性
能均质化等效模型,需给出黏土、空气的体积分数随松铺系数改变计算公式,其余各项不变,其计算
表达式为:
=
θ cl ρ ?GC (11)
s
θ al θ c θ a ρ ?GC (12)
= + -
s
分别为未压实黏土、空气的体积分数;ρ 为黏土的最大干密度;C为松铺系数,参考实
式中:θ cl 、θ al
际工程,本模型的松铺系数取 1.3。
( 2)相变潜热的处理。PCM在发生相变时会随着相变过程发生固 - 液转换,因此其相变温度是一
个温度区间,相变潜热在相变温度范围内逐渐释放使相变黏土升温。基于热焓法 [8] ,相变黏土的等效
热学性能参数经处理后如下:
da m
C = C + ρ PCM Δ H (13)
ρ PCM p,PCM θ 1 ρ 1 C + θ 2 ρ 2 p,2
p,1
dT
— 9 5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