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2025年第56卷第8期
P. 14

图 9 不同开发方式下日内抽发模式变化对拉西瓦和尼那电站日电量影响

              电站发电耗水率降低,进而降低了常规电站的发电量,但减幅较小。单独开发模式下,抽蓄电站日内
             “一抽一发”“一抽两发”“两抽两发”、“三抽两发”运行方案时,拉西瓦水电站日电量分别减小约
              2.24 万、1.69 万、3.58 万、3.49 万 kWh,占拉西瓦日发电量约 0.01% ~ 0.14%,尼那水电站日电量分别
              减小约 0.47 万、0.23 万、0.89 万、1.50 万 kWh,占拉西瓦日发电量约 0.17% ~ 1.87%;
                  (2)与抽蓄电站单独开发模式相比,抽蓄电站集群式开发时,拉西瓦水库水位日内变幅减小,同
              时水库日内平均水位也相对较高,因此,集群式开发时,拉西瓦水库日电量减幅也小于单独开发模
              式,日电量减幅约 0.77 万 kWh;
                  (3)抽蓄电站日内三抽两发、两抽两发等抽发运行模式下,拉西瓦、尼那水电站电量减幅远高于
              一抽一发、一抽两发等模式。其主要原因为抽蓄电站日内抽发水量或电量越大,对下水库水位影响越
              大,水电站同等发电流量下,发电水头越低,电量降幅越大。

              6 结论


                  依托流域已建/在建水电基地,融合发展抽蓄电站,开展水电基地的常蓄结合式再开发,是实现
              水电二次开发利用、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促进风光消纳的创新途径。本文以黄河上游常蓄结合式
              水电基地为研究案例,重点围绕其多元开发结构及其复杂水力联系、多样化调控模式等开展研究,主
              要结论如下:
                  (1)水电基地常蓄结合式再开发涵盖“一库一抽蓄”“N 库多抽蓄”等多元结构,且抽蓄电站机组
              类型、电站类型、连接类型多样。其中,机组类型包含可逆式抽蓄机组,以及大容量水泵机组;电站
              类型分为混合式抽蓄电站,以及依托河道水库、利用两岸山体增建的常蓄结合式抽蓄电站;抽蓄电站
              群连接类型既有串联,又有并联,还有混联。
                  (2)水电基地常蓄结合式再开发的工程特色为抽蓄电站与常规水电站共享库容,调控特色为正反
              双向水力联系,“N 库多抽蓄”集群式开发的典型特色为多链路水力联系及水量的逆向累积效应。区
              别了“一库一抽蓄”“N 库多抽蓄”不同开发模式下,常蓄结合式水电基地水力联系的差异,推导了
              不同开发模式下抽蓄电站最大抽水水量与共享库容间的关系。
                  (3)结合新型电力系统源荷特点,从抽蓄电站日内抽发次数、抽发顺序、抽发强度等多角度出发,
              提出了抽蓄电站的多样化调控模式,创建了常蓄结合式再开发水电基地的调峰模型,并以贵南哇让抽
              蓄电站(“一库一抽蓄”式)、贵南哇让抽蓄电站+拉尼混合式抽蓄电站(“N 库多抽蓄”式)为案例,
              分析了常蓄结合式再开发水电基地日内协同调峰过程,发现日内抽发次数越多,电站电量减幅越大;
              此外,相较“一库一抽蓄”开发模式,“N 库多抽蓄”开发模式的多链路水力联系抬升了依托水库的
              坝前水位,拉西瓦水电站的电量减幅较低。
                  常蓄结合式水电基地的调控模式是影响其规划与运行的核心所在。本文结合新型电力系统特点,
              分析了常蓄结合式水电基地的日内调峰模式。未来,考虑新型电力系统下的电力市场交易特点,可进

                — 978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