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2025年第56卷第8期
P. 7
2.1 水电基地常蓄结合式再开发结构—“一库一抽蓄” 图 2 为水电基地常蓄结合式再开发中“一库
一抽蓄”式结构。其中,图 2(a)为传统依托山体,自建上、下库形成的纯抽蓄电站;图 2(b)为混合式
抽蓄电站,依托河道相邻梯级水库修建,兼具纯抽水蓄能抽发调峰功能与河川径流发电功能;图 2(c)(d)
结构相似,均为依托河道水库,利用河道两岸地形高差,增建上水库或下水库,最终形成的常蓄结合
式纯抽蓄电站。
以黄河上游水电基地为例(图 1),混合式抽蓄电站分别是龙羊峡-拉西瓦混合式抽蓄电站(简称龙
拉混蓄电站)、拉西瓦-尼那混合式抽蓄电站(简称拉尼混蓄电站)、李家峡-直岗拉卡混合式抽蓄电站
(简称李直混蓄电站)、公伯峡-苏只混合式抽蓄电站(简称公苏混蓄电站)、刘家峡-盐锅峡混合式抽蓄
电站(简称刘盐混蓄电站)。依托黄河上游水电基地,修建的纯抽蓄电站主要为图 2(c)类型,分别为同
德、玛沁、尔多、茨哈峡、丰收台、哇让、贵德、化隆上佳等纯抽蓄电站。
图 2 常蓄结合式抽蓄电站类型(“一库一抽蓄”式)
2.2 水电基地常蓄结合式再开发结构—“N 库多抽蓄” 图 3 为水电基地常蓄结合式再开发中“N 库
多抽蓄”式结构。以黄河上游常蓄结合式水电基地为例。如,同德-玛沁抽蓄电站可形成图 3(a)中的
“一库两抽蓄”式开发;拉尼混合式抽蓄电站与哇让抽蓄电站对应图 3(b)中的“两库两抽蓄”式开发,
公苏混合式抽蓄电站与化隆上佳抽蓄电站同样是图 3(b)中“两库两抽蓄”式开发的典型代表;龙拉混
合式抽蓄电站与拉尼混合式抽蓄电站还可形成图 3(c)中的“三库两抽蓄”式开发,若再加上哇让抽蓄
电站,则对应图 3(d)中的“三库三抽蓄”式。“N 库多抽蓄”式开发方式不只局限于图 3 类型,还可随
着抽蓄电站规划建设数量的增加,形成更加多样的开发结构。
3 常蓄结合式水电基地库容共享下的复杂水力联系
3.1 “一库一抽蓄”开发模式下基于库容共享的正反双向水力联系 图 4 为水电基地常蓄结合式“一
库一抽蓄”开发模式下正反双向水力联系示意图。由图可知,若为混合式抽蓄电站时(图 4(a)),水流
既可通过常规水电站与混合式抽蓄电站水轮机组向下运动,还可通过抽蓄电站的水泵机组向上运动,
形成正反双向循环的水力联系。此时,混合式抽蓄电站共享相邻两座河道水库的库容,其日最大可抽
水水量 W 等于上水库与下水库调节库容的最小值,即:
— 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