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期
P. 43
米压痕测试结果一致 [14] 。
16 x x y
y 120 z
14 z 100
抗拉强度/GPa 12 弹性模量/GPa 80
10
60
6 8 40
4 20
0 25 50 75 100 0 25 50 75 100
含水量/% 含水量/%
图 7 不同含水量的 C-S-H 凝胶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图 8 展示了 z 方向拉伸过程中不同含水率的 C-S-H 凝胶在达到最大抗拉强度时的微观结构,其中
灰色的球体代表层间的钙原子(Ca ),绿色的球体代表钙层中的钙原子(Ca)。可以发现在 z 方向拉伸
w s
过 程 中 C-S-H 凝 胶 失 效 的 机 制 有 两 种 : 一 是 由 Ca -O 键 的 断 裂 引 起 了 结 构 的 失 效(0%), 二 是 由
s s
Ca -O 键、氢键的断裂引起结构的失效(25%、50%、75%和 100%)。在无水 C-S-H 凝胶中,由第一
w s
条破坏机制主导,而随着结构中含水率的增加,层间区域化学键和氢键的连接更容易拉伸至破坏,
因而结构的薄弱地区逐渐由层内区域转移到层间区域。
0% 25% 50% 75% 100%
图 8 不同含水率 C-S-H 凝胶沿 z 方向拉伸破坏时的分子结构
3.4 水解弱化机理 对 C-S-H 凝胶施加 y 轴方向的单轴应力时,硅链在抵抗拉伸荷载中起到关键作
用,并且在不同含水率时展现出不同的形态。连通系数 Q 是探索硅链连接性能的重要参数,其中 n
n
代表一个硅氧四面体中桥接氧原子的数目,其数值由 0 到 4 变化。Ca/Si 比 1.09 的 C-S-H 凝胶中硅酸
盐链的聚合度较高。由图 9 可知,对于含水率为 0%的 C-S-H 凝胶体系,当应变为 0.8 时,体系中
Q 、Q 、Q 和 Q 的数目分别为 4%、37%、47%和 12%,表明拉伸过程中硅链不断地重新排列,导致
0 1 2 3
较长的硅链是硅骨架的主要形态,且 Q 物种将二维层状结构转变为三维网络,进一步增强了晶体的
3
抗加载能力。随着凝胶中含水率的增加,Q 增加,Q 和 Q 减少。在饱和的 C-S-H 凝胶中,体系中
2 1 3
Q 、Q 、Q 和 Q 的数目分别为 0.7%、28%、69%和 2.3%。这是因为硅酸盐链中非桥接氧的反应活性
0 1 2 3
1.0
Q 0
Q 1
0.8 Q 2
Q 3
Q 4
0.6
百分比
0.4
0.2
0.0
0 25 50 75 100
含水率/%
图 9 不同含水率的 C-S-H 凝胶的 Q n分布
—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