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期
P. 89

时冻结结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Ⅰ,快速降温阶段,在冻结初期(0 ~
               600 min),试样降温速率较大;阶段Ⅱ(600 ~ 2000 min),缓慢降温阶段,降温速率相对较小;阶段
               Ⅲ , 稳 定 阶 段(2000 min 之 后), 表 层 温 度 基 本 恒 定 于 -5 ℃ 。 由 于 本 次 试 验 中 试 样 的 冷 冻 温 度
               为-5 ℃,底端温度为 5 ℃,温度梯度相对较小,因此,前两个阶段内试样的降温速率较慢、降温时
               间较长,说明本次试验中试样的冻结速率较慢;另外,试样的冻结时间较短,且在阶段Ⅲ内温度稳
               定时间相对更短。
               3.2  经反复冻融作用后试样的冷生构造特征分析                       为更好的对比分析试样的冷生构造特征,均选取
               试样中间部分水平方向宽度为 3 cm,高度为 10 cm 的区域进行研究。
                   为了分析试验后试样冷生构造的总体特征,选
               取初始含水率为 20.5%的试样在-5 ℃冷冻温度下经
                                                                        15
               5 次反复冻融作用后冷生构造发育情况进行分析(图
               5)。图右中黑色部分为分凝冰。由图可见,试样冷                                  14
               生构造按试样是否受冻融作用影响分为受影响区域
               的水平层状构造和未受影响区域的整体状构造。受影                                  13
               响区域层状构造整体上分布比较均匀,为薄层状,且                                  12
               下部分凝冰的平均层厚较上部增厚,约为 1 mm。但
               与已有 研 究 结 果    [15,21-22] 相 比 , 分 凝 冰 层 的 数 量 增         试样高度/cm  11
               多,冷生构造区域划分不明显。试样受冻融影响区
                                                                        10
               域上部分凝冰分布密集;裂缝数量较多、间距小,
               基 本 成 水 平 的 线 ; 且 试 样 表 面 分 布 大 量 的 薄 层 冰                 9
               晶。受冻融影响区域下部裂缝宽度变宽,且该层下
                                                                         8
               部边缘与未受冻融影响区域相连。由此可见,在试
               样 受 冻 融 影 响 的 区 域 , 自 上 而 下 裂 缝 宽 度 逐 渐 变                 7
               宽、分凝冰层厚度逐渐增厚、分凝冰层间间距逐渐
               增大,但三者的变化幅度均较小。另外,在大坝心
               墙冬季土料的填筑过程中,层状冷生构造的产生可                                 图 5  初始含水率为 20.5%的试样在-5℃冷冻温度下
                                                                      经 5 次反复冻融作用后冷生构造照片(图左)和二值
                                                                                  化后照片(图右)
               能会使土料的填筑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将会对
               大坝心墙的渗透性和坝体的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可能会影响大坝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3.2.1  不同初始含水率下试样的冷生构造特征分析                       图 6 为不同初始含水率下试样在-5 ℃冷冻温度
               下经 5 次反复冻融作用后试样的冷生构造和二值化后照片。
                   对比照片可以发现,含水率为 16.8%和 20.5%的试样在相同冷冻温度下经相同次数的冻融作用
               后,试样表面冻结锋面的位置基本相同,距试样顶端约 6.0 cm。但两种初始含水率下试样受冻融影响
               区域冷生构造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前者分凝冰层的厚度和层状冷生构造的分布都较
               后者均匀;但后者受冻融影响区域上部分凝冰的数量明显较前者增多,下部厚度约为 1 mm 的分凝冰
               层数量较前者增加、厚度较前者增厚,且上、下部分凝冰的平均层厚的差异更大。另外,后者试样
               表面裂缝数量较前者多、且略宽于前者,试样的破坏程度也较前者大。由此可知,初始含水率对试
               样冻结锋面位置的影响程度不大,但对冷生构造特征的影响程度较大,且初始含水率与裂缝的数量和
               宽度、分凝冰的平均层厚基本成正比。这是由于试样初始含水率较大时,试样的导热系数较大,试样
               内部传热速度较快,从而加快冻结锋面的下移速率;但同时初始含水率较大的土样内部相变热较大,
               使冻结锋面的下移速率减小。因此,在导热系数及相变热的综合作用下,两种初始含水率下试样的冻
               结锋面位置差不多。这与已有文献 [26] 中研究结果一致。

               3.2.2  不同冷冻温度下试样的冷生构造特征分析                     图 7 显示了初始含水率为 16.8%的试样在不同冷冻
               温度下经 5 次反复冻融作用后试样的冷生构造和二值化后照片。对比照片可以看出,试样受冻融影响
               的区域内冷生构造特征不同:(1)不同冷冻温度下,层状冷生构造的分布和分凝冰层厚的均匀性不

                                                                                                — 85   —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