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期
P. 90
15
15
14
14
13
13
12 12
试样高度/cm 11 试样高度/cm 11
10
10
9 9
8 8
7 7
5
%
.
%
8
2
=
.
=
0
6
1
=
w w=16.8% w w=20.5% w w=16.8% w w=20.5%
1
.
6
.
0
%
5
%
8
2
=
(a) 冷生构造照片 (b) 二值化后照片
图 6 不同初始含水率下试样在-5℃冷冻温度下经 5 次反复冻融作用后照片
15
15
14 14
13 13
试样高度/cm 11 试样高度/cm 12
12
11
10
10
9 9
8 8
7 7
T T=-2℃ T T=-5℃ T T=-10℃ T T=-2℃ T T=-5℃ T T=-10℃
=
℃
2
-
2
℃
℃
5
=
-
-
℃
1
=
=
-
0
=
-
=
-
℃
1
5
0
℃
(a) 冷生构造照片 (b) 二值化后照片
图 7 初始含水率为 16.8%的试样在不同冷冻温度下经 5 次反复冻融作用后照片
同。在冷冻温度为-2 ℃和-10 ℃时冷生构造的分布较冷冻温度为-5 ℃时均匀,且在-10 ℃冷冻温度
下,分凝冰层厚和冷生构造的分布都较均匀,分凝冰的平均层厚小于 1 mm;而当冷冻温度为-5 ℃
时,分凝冰的发育程度最为突显,且受冻融影响区域上、下部分凝冰的平均层厚的差异最大。发生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在-2 ℃冷冻温度下,试样的冻结速率较小,冻结锋面的下移速率较慢,且
试样中从未受冻融影响的区域迁移至受冻融影响的区域的水分较少、水分迁移范围较小,使得分凝
冰的发育程度有限。但当冷冻温度为-10 ℃时,试样的原位冻结速率和冻结锋面位置的下移速率均很
快,土中水分来不及迁移,导致水分迁移量减小,分凝冰层厚度相对较薄。在冷冻温度为-5 ℃时,
冻结速率大小适中,冻结锋面位置的下移速率相对较快,土中水分迁移量较大。因此,分凝冰的发
育最为突显。(2)冻结锋面位置不同。随着冷冻温度的不断降低,冻结锋面不断下移,在-2、-5
和-10 ℃的冷冻温度下,分别距试样顶端约 4.6、6.0、8.6 cm;且当冷冻温度为-10 ℃时,冻结锋面的
下移幅度最大。(3)随着冷冻温度的不断降低,试样表面裂缝和分凝冰层的数量均不断增多,分凝冰
层间间距变小。另外,试样受冻融影响区域的厚度逐渐增厚,未受冻融影响区域的厚度减薄,且两
个区域厚度的变化幅度都较大。
3.2.3 不同冻融次数下试样的冷生构造特征分析 图 8 为初始含水率为 16.8%的试样在-5 ℃冷冻温度
— 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