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期
P. 92
16 16
14 14
12 12
T=-2℃
w=16.8%
试样高度/cm 8 6 w=20.5% 试样高度/cm 8 6 T=-10℃
10
T=-5℃
10
初始含水率
w i=16.8%
w i=20.5%
4 4
2 2
N
,
N
,
=
.
8
%
1
=
6
=
T T=-5℃,N=5 5 w w=16.8%,N=5 5
℃
=
-
5
0 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含水率/%
含水率/%
(a) 初始含水率 (b) 冷冻温度
16
14
12 N=1
N=2
试样高度/cm 8 6 初始含水率
10
N=5
4
2
T
,
6
.
℃
=
1
=
-
5
8
%
w w=16.8%,T=-5℃
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含水率/%
(c) 冻融次数
图 9 不同影响因素下试样反复冻融前后不同高度处含水率变化
16
14
12
10
试样高度/cm 8 6 w=16.8%
4 初始含水率
2
0
14 16 18 20 22
含水率/%
(a) 含水率的分布 (b) 冷生构造照片 (c) 二值化后照片
图 10 初始含水率为 16.8%的试样在-5℃冷冻温度下经 5 次反复冻融作用后土中水分迁移和冷生构造变化
没有水分补给;另一方面,该区域内试样发生了固结作用,含水率减小。
初始含水率为 20.5%的试样中水分迁移总量较含水率为 16.8%的试样大,且前者的下部含水率的
减少量和上部含水率的增加量均较后者大(图 9(a))。由此表明,初始含水率较大的试样的水分迁移
效果较初始含水率小的试样更佳。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16] 。主要因为:一则,在相同的冷冻温度
和冻融次数下,前者未受冻融影响的区域较后者有更充足的水分向冻结锋面和受冻融影响的区域迁
移;二则,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前者的导热系数较后者大,增大了其传热速率,使更多的水分由试
—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