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期
P. 99
[29]
变化较大,多年平均温度 8.8 ℃ 。历史上,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尤以干旱灾害最为突
出 [30] 。据统计,黄土高原地区干旱频发,“十年九旱”已成为一个定量描述 [3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黄土高原的变暖和干燥趋势使干旱灾害不断加剧。频繁的干旱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经济等大量
损失。1985 年的干旱致使陇海沿线作物受灾面积占总面积 65% ~ 70%,粮食减产 8.5%;1990 年陕
北、渭北干旱面积达 133 万 hm ,仅渭北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750 万元 [32] 。然而,数千年来,黄土高
2
原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惠及 1.14 亿人 [33] 。基于黄土高原的重要性,研究黄土高原地区干
旱传播,建立干旱预警,有着重要意义 [34] 。无定河流域是黄河中游的主要支流,面积为 30 260 km ,
2
干流全长 491 km。窟野河是黄河中游的主要支流,干流全长 242 km,流域面积 8706 km ,流域多年
2
平均蒸发量为 1788.40 mm。沁河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的第二大支流,干流河道全长 485 km,
流域面积 13 532 km 。
2
黄土高原流域于 1950 年开始陆续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35] ,包括沟道治理、退耕还林、修建梯田
等,给流域下垫面条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径流变化。本研究除了分析降水、气
温、蒸发等自然条件对干旱传播的影响外,希望通过对研究流域干旱传播时间不同时期的变化,能
够探明水土保持对传播时间的影响。此外,无定河、窟野河流域相邻,自然条件、水土保持措施相
近,但窟野河流域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人类活动影响较之更明显,因此选取该流域也希望反映不
同人类活动对干旱传播影响的区别。本研究径流数据来源于 1966—2010 年无定河下游干流的白家川
水文站、窟野河流域出口位置的温家川水文站、沁河干流的五龙口水文站。无定河流域的降雨等气
象数据来源于榆林、绥德、横山气象站,窟野河流域降雨数据来源于伊旗、神木、东胜气象站,沁
河流域降雨数据来源于沁水、阳城气象站,通过计算获得流域面降雨量,气象数据主要源于中国气
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105°0′0″E 110°0′0″E 115°0′0″E
40°0′0″N 40°0′0″N
35°0′0″N 35°0′0″N
流域边界 高:5215
河流
低:6
水文站
气象站
105°0′0″E 110°0′0″E 115°0′0″E
图 1 黄土高原流域及其子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沁河流域图
3.2 干旱时程变化分析 对无定河、窟野河和沁河流域的降水、径流序列进行 Mann-Kendall [36] 趋势
检验(表 2)。无定河、窟野河和沁河流域降水序列无明显变化;径流量呈显著减少的趋势,置信度超
过 95%。
表 2 无定河、窟野河和沁河流域 M-K 趋势检验 U 值
从季节角度对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进行时程变
化分析。记春季为 3—5 月,夏季为 6—8 月,秋季 降水 径流
为 9—11 月,冬季为 12 月—次年 2 月,计算 3 个月 无定河 0.25 -6.01 1)
时间尺度的 SPI 和 SRI 值(SPI 、SRI ),将低于-0.5 窟野河 0.38 -5.91 1)
3 3
的指标记为干旱,统计不同季节气象、水文的干旱 沁河 -0.35 -3.74 1)
发生频率(图 2)。 注:1)表示超过 95%的置信度检验。
— 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