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2期
P. 109
耗水量/mm
(a)1982—1990 (b)1991—2000
(c)2001—2010 (d)2011—2015
图 3 西北地区植被耗水时空分布
表 2 西北地区典型区域选取时段内的植被耗水量与已有研究结果的对比
来源 研究区 时间 蒸散类型 耗水量/mm 本研究/mm
文献[24] 黑河流域 2011 年 5—9 月 天然植被、作物蒸散 213~343 303
天水 2001—2015 年 天然植被蒸散 428 432
文献[25]
西宁 2001—2015 年 天然植被蒸散 293 301
文献[26] 柴达木盆地都兰区 2001—2011 年 实际蒸散 175 253
文献[22] 塔里木河流域 1985—2005 年 实际蒸散 253 302
文献[23] 关中地区 2000—2005 年 小麦、玉米、苹果、棉花、油菜蒸散发 453 432
利用 Theil-Sen 评估法 [27] 计算各格点耗水量增速(图 4)。总体来看,西北地区植被耗水量呈增大
趋势,其中 80.2%的格点增速为正,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南部(汉中盆地ⅣA2、关中盆地ⅢB4、陕北
甘东高原丘陵ⅢC1)、中南部(果洛那曲丘状高原 HⅠB1、青南高原宽谷 HⅠC1、羌塘湖盆高原 HⅠ
C2)及西北部(阿尔泰山与塔城盆地ⅡD4);19.8%的格点增速为负,主要集中在伊犁地区ⅡD5、准葛
尔盆地ⅡD3 南部、昆仑山北冀 HⅡD2、昆仑山高原 HⅠD1、青东祁连山地 HⅡC1 北部及阿拉善及河西
走廊地区ⅡD2(图 4(a))。其中增速为负的格点数占比最大的地区为伊犁盆地ⅡD5,为 62.4%,其次为
阿拉善及河西走廊ⅡD2、昆仑山北冀 HⅡD2、昆仑山高原 HⅠD1,约 44%。分别提取西北地区耕地、
草地和林地的耗水趋势(图 4(b)—(d)),对应的增长趋势格点占比分别为 81.8%、80.6%和 87.1%。
耗水量
增速/(mm/a)
(a)总体分布 (b)耕地
(c)草地 (d)林地
图 4 1982—2015 年西北地区植被耗水年增长速度的空间分布
— 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