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2期
P. 110
分别计算 1982—2015 年各植被和生态地理分区耗水量年均值(图 5(a)(b))。各植被耗水量均值
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林地(497.0 mm)、疏林地(453.3 mm)、水田(424.2 mm)、灌木林地(418.5 mm)、中
覆盖草(406.8 mm)、高覆盖度草(383.6 mm)、旱地(353.0 mm)、低覆盖度草(352.1 mm)和其它林地
(335.4 mm)。由于中覆盖度草地多分布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东南部,而高覆盖度草地多集中在西北
部,可利用水资源较少,故中覆盖度草地的实际蒸散发略高于高覆盖度草地。植被耗水量均呈现波
动上升趋势,增速最大的为其它林地 4.2 mm/a,最小的为高覆盖度草 1.8 mm/a,其余植被介于 3.0 ~
4.0 mm/a 之间。各生态地理分区中,东南部汉中盆地ⅣA2、关中盆地ⅢB4 耗水量均值最大,分别为
592.2 mm、 477.9 mm。 西 南 部 昆 仑 山 北 冀 HⅡ D2 和 昆 仑 山 高 原 HⅠ D1 最 小 , 分 别 为 278.0 mm 和
213.3 mm。除伊犁盆地ⅡD5 以 0.5 mm/a 的速率减小,其余均呈增大趋势,其中果洛那曲丘状高原
HIB1 增速最快,为 7.5 mm/a。对比各区域潜在蒸散发变化趋势(图 5(c)),昆仑山北冀 HⅡD2、柴达
木盆地 HⅡD1、青东祁连山地 HⅡC1 为减小趋势,分别为-3.7 mm/a、-7.8 mm/a、-4.1 mm/a,与耗水
量趋势相反(图 5(b)),原因是这些地区植被 NDVI 增大,使植被系数 k 增大,导致耗水增多。
c
550 植被类型
中覆盖度草
植被耗水量/mm 450 其它林地
500
低覆盖度草
旱地
有林地
400
水田
350
灌木林地
蔬林地
300
高覆盖度草
250
1982 1988 1994 2000 2006 2012
年份
(a)不同植被耗水
700 3000 分区编号 HIC2
IID4
植被耗水量/mm 500 潜在蒸散发/mm 2200 IID3 HIB1
600
2600
IID5
IIC3
IIID1
IID1
400
IID2
IIIC1
1800
HIID2
HIIC1
300
1400
200
HIID1
IVA2
1000 HID1 IIIB4
HIC1
100
1982 1988 1994 2000 2006 2012 1982 1988 1994 2000 2006 2012
年份 年份
(b)不同生态区耗水 (c)不同生态区潜在蒸散发
图 5 不同植被、不同生态区生态耗水和潜在蒸散发年际变化
1981—2015 年各生态分区植被耗水各月均值见图 6。西北地区大部分植被的生长期为 4—10 月 [28] ,
耗水量占全年的 80.4% ~ 87.2%。相较于其它地区,东南部(关中盆地ⅢB4、汉中盆地ⅣA2)耗水量全
年较高;非生长期,中南部(青藏高原宽谷 HⅠC1、羌塘高原湖盆 HⅠC2、果洛那曲丘状高原 HⅠB1)>
西南部(昆仑山高原 HⅠD1、昆仑山北冀 HⅡD2)>西北部(阿尔泰山及塔城盆地ⅡD4、伊犁盆地Ⅱ
D5),进入生长期后,西北部耗水量迅速增加,高于中南部,西南部最小。由于草地盖度受降水影响较
大,而林地受降水影响较小 [29] ,致使以草地为主的西部地区在雨季耗水增加显著,而林地分布区耗水波
100
分区编号
80 IID4 HIC2
植被耗水量/mm 60 IID5 IIC3
IID3
HIB1
IIID1
IID1
IID2
IIIC1
40
IIIB4
HID1
20 HIID2 HIIC1
HIID1 IVA2
0 HIC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图 6 不同生态区植被耗水量年内变化
— 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