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2期
P. 20

模拟、机理模型高效计算、多元服务差别定制一体化为目标,构建了流域水环境水生态智慧化管理
               云平台。基于云端、边缘端、终端(Three layers,3L)三个层次的“云边终”协同架构,部署具有相对
               独立功能的数据中心、模型中心、控制中心及客服中心(Four centers,4C),实现高效互联、资源共
               享的 3L4C 云平台系统架构(图 1)。
























                                            图 1  流域水环境水生态智慧化管理云平台架构

                   云端是一个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空间,可按需灵活部署,动态可扩展能力强,在广域网或局域
               网内通过分布式网络存储技术将硬件、软件、网络等资源统一起来,实现大体量的高效数据计算、
               储存、处理和分析,通常完成大型复杂数值计算任务。边缘端部署在各业务部门,如国家或流域生
               态环境保护部门、省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是按各部门业务需求原则构建的小型个性化计算中
               心,可以分担云端计算与存储负载、降低网络时延并减小云端服务使用成本。终端部署在数据采集
               现场,具有简单的基础数据处理能力,支持不同级别数据的直接获取并通过网络传输。
                  (1)3L 结构脉络:在云端布置“空-地-水”一体化模型,该模型涵盖气象、水文、社会经济等过
               程,可实现水环境一维、二维及三维模拟,从单一水动力水质到综合水环境水生态以及生态修复,
               包含气象模块、水文模块、水动力模块、水质模块、富营养化模块、泥沙模块、重金属模块、漂浮
               物模块、油污模块和有机物模块等。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实现全局最优,云端“空-地-水”一体化模
               型采用分布式并行算法,处理长系列大范围全局性的复杂问题。边缘端按需部署在不同的业务部
               门,一方面获取终端上传的数据,通过分布式雾计算节点,进行错误数据自动识别、缺失数据插
               补,实现该业务部门负责区域内的原始数据融合集成,形成满足云计算需求的边缘端生态环境大数
               据库;另一方面接收云端产生的数据,完成风险预警等级评估、污染溯源过程分析、经济效益核算
               等局部简单模型的数据后处理分析,借助消息中心作为中间件,进行云端及边缘端之间任务沟通协
               调,实现云边协同计算,满足水质预报、风险预警和实时监测等个性化分类管理需求,从而达到局
               部精准。终端布设各式各类的传感器、移动设备和分级分部门的用户,结合物联网技术,进行气
               象、水利、生态、环境、国土、农业、经济等多源异构数据采集和边缘服务发布,实现水环境水生
               态信息的立体感知、全面获取与定向输出。
                  (2)4C 任务分配:数据中心进行数据的自动收集、抽取、清洗、转换与传输,实现对静态基底数
               据和动态过程数据的分类处理、模型运算数据的存储管理,为模型中心的计算分析和客服中心的服
               务发布提供数据支撑。模型中心依据控制中心指令,按需调用成套的模型条件节点与应用节点,完
               成气象、陆地面源、水动力、水质和水生态等多模型耦合的并行计算,为决策分析提供结果支撑。
               控制中心管理平台运行流程,通过分配系统资源和监控系统运行来促进各中心协同合作、处理系统
               故障,快速有序地实现平台自动化和智慧化业务处理。客服中心负责发布和推送水环境水生态监
               测、预报和预警等服务信息,通过用户指令向控制中心发出访问请求,以满足不同客户对决策的信

                 — 144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