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2期
P. 70

水      利      学      报

                 2021 年 2 月                         SHUILI    XUEBAO                        第 52 卷  第 2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1)02-0194-09

                                开放水体脱氮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杨正健 ,魏辰宇 ,刘德富 ,纪道斌 ,马 骏 ,王从锋                           1
                                                                               2
                                                                      1
                                                           1,2
                                       1,2
                                                  1
                              (1. 三峡大学 三峡水库生态系统湖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北 宜昌                  443002;
                               2. 湖北工业大学 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68)
                 摘要:中国已建各类水库近 10 万座,水库建设改变了原河流水动力条件,影响了水体物质场、能量场、化学场
                 和生物场,究竟是“削减了水体净化功能”还是“强化了水体去污能力”目前尚不明确。本文系统总结了开放水体脱
                 氮过程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厌氧反硝化(Denitrification)、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好氧
                 反硝化(Aerobic denitrification)和厌氧甲烷氧化(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等是目前开放水体脱氮的 4 个典型过
                 程;(2)潜流带、沉积物、溶解氧极小层及悬浮颗粒等是开放水体脱氮的主要发生区域;(3)溶解氧、碳氮比、硝
                 酸盐浓度、温度、pH 值是影响开放水体脱氮效率的直接因素。建议通过开展“出入库氮形态持续观测及氮负荷平
                 衡计算”、“水库不同载体脱氮机制原位研究方法构建”、“水库脱氮机制及氮移出通量研究”和“自然河流与水库脱
                 氮效率对比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来回答“水库强化水体脱氮能力”这一科学假设,以期为发掘水库的脱氮除污功
                 能、深入认识水库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脱氮;潜流带;沉积物;溶解氧极小层;悬浮颗粒;水库

                 中图分类号:TV69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00319

               1  研究背景


                   据统计,2017 年中国废水(不含农村面源污染)总氮排放量为 216.46 万 t,总磷排放量为 11.84 万 t,
                                                  [1]
               说明中国氮、磷污染问题仍然非常严峻 。过量的氮、磷导致的湖库水体富营养化及藻类水华问题,
                                                            [2]
               已对居民饮水安全和淡水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海洋中,近年来多次报道的“海洋死亡地带
                                                                            [3]
              (Dead zone/Hypoxic area)”问题已对区域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其主要原因也是河流入海氮、
                         [4]
               磷污染过量 。因此,如何有效拦截和去除流域内的氮、磷污染已成为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关
               键,也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有关研究表明,入海氮、磷总量实质只占陆域排放总量的
               20% ~ 30%,说明陆域本身是除氮脱磷的主要场所,其河网潜流带和湖库沉积物内的生化反应被认为
                             [5]
               起到了主要作用 。
                                             [6]
                   中国已建各类水库近 10 万座 ,几乎遍布所有大小流域。因水库改变了河流水文规律,其物质
                                       [7]
               循环较自然河流有很大差别 ,由此对流域氮、磷污染的削减作用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本文将系统
               分析近 30 年来开放水体脱氮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讨论水库在流域氮削减中的作
               用,以期为发掘水库的脱氮除污功能、深入认识水库的生态环境影响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收稿日期:2020-05-09;网络首发时间:2021-01-06
                  网络首发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10105.1118.001.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79099,91647207,52079075,U2040220,52079069,51779128)
                  作者简介:杨正健(1984-),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水利研究。E-mail:yangzj1984@ctgu.edu.cn
                  通讯作者:刘德富(1962-) 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水利研究。E-mail:dfliu@189.cn
                 — 194  —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