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3期
P. 61

[9]
               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地震风险评估分析中传播进行了解释。Hariri-Ardebili                              对大坝的风险分析和
               可靠性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提高研究者们对概率风险分析的认识。随着我国水利水
               电工程的快速发展和建设,众多研究者和设计人员也开展了大坝风险分析相关研究,但大多局限于
               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研究           [10-13] 。金峰等 [14] 针对开展了基于功能的高坝风险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计算
               高坝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震害损失方法。张楚汉等                        [15] 对高混凝土坝抗震安全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了
               分析和总结,针对高混凝土抗震研究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提出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与工
               程的混凝土坝抗震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研究思路。沈怀志                          [16] 分别针对不同破坏模式开展了重力坝的抗
               震安全评价和风险分析研究。姚霄雯                 [17] 分别基于不同的位移指标开展了混凝土高拱坝的地震易损性
               分析和抗震安全评估,并基于风险分析结果对拱坝进行了抗震加固优化分析。陈建云等                                          [18] 基于概率
               统计框架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坝全寿命周期抗震性能概率分析方法,引入相对位移角作为评价指标,
               给出了混凝土坝时变动力可靠度。
                   综上所述,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成果集中于土坝或者堤坝的风险分析等,且主要是针对洪水灾害
               开展的大坝概率风险分析研究。而在现行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荷载组合工况往往成为高坝抗震
               设计的控制性工况,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基于概率的混凝土坝抗震安全评估研究。


               2  概率地震风险模型


                   概率地震风险分析作为新一代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重要环节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结构
               的抗震安全评估。开展结构概率地震风险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1)定义工程场址地震动强度和其对
               应的重现期,此即地震危险性分析;(2)建立地震动强度与结构动力响应需求参数之间的关系,即结
               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的构建;(3)开展一系列不同概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并对计
               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即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4)综合以上步骤,构建
               结构地震响应需求参数年超越概率模型,绘制结构超过某一性能水平概率地震风险分析曲线。
                                                             )
               2.1  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危险性分析曲线 A(IM 描述了不同地震动强度参数的年超越概率,其中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数学上通常采用极值Ⅱ型的最大分布函数来描述:
                                                                            -k
                                                                         æ  IM  ö
                                                                        -ç ç a  ÷ ÷
                                                     )            )      è  g  ø
                                                A(IM = P (IM ≥ im = 1 - e                              (1)
               式中:IM(intensity measure)为地震动强度参数,本文中指峰值加速度;im 为地震动强度值; a 为众
                                                                                                     g
               值加速度,为位置参数; k 为形状参数。
                   既有研究表明      [19] ,可以采用幂指数对式(1)进行近似,即:
                                                             )
                                                       v (IM = K IM  -K                                (2)
                                                       IM
                                                                 0
               式中: v (IM    ) 为地震动参数 IM 的年超越概率; K 、K 分别为形状常数,可以通过设计地震(maxi⁃
                      IM
                                                              0
               mum design earthquake,MDE)和校核地震 MCE(maximum check earthquake,MCE)对应地震动强度拟
               合求得:
                                                        ln( v   v   )
                                                    K =     MDE  MCE                                   (3)
                                                       ln( im   im   )
                                                            MDE   MCE
                                                 æ  ln(im  )ln(v  ) - ln(im  )ln(v  ) ö
                                          K = exp ç    MDE    MCE       MCE    MDE  ÷                  (4)
                                           0     ç         ln( im   im   )         ÷
                                                 è              MDE   MCE          ø
               式中:MDE 对应于 100 年超越概率为 2%;MCE 对应于 100 年超越概率 1%; v                          、 v    分别为 MDE
                                                                                     MDE    MCE
               和 MCE 的年超越概率; im           、 im    分别为 MDE 和 MCE 对应的地震动强度,本文为地震动峰值加
                                       MDE     MCE
               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


                                                                                               — 311  —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