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5期
P. 117

WTD-Pearson-BiGRU 模型比较,突出 MIC 挖掘深层非线性关系的优点,而 Pearson 相关系数仅考虑了
               变量间的线性关系;通过与 WTD-MIC-LSTM、WTD-MIC-GRU 模型比较,显示了本文所提出的 BiG⁃
               RU 网络处理和学习多变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数据的优越性。在对比实验中,BiGRU、WTD-BiGRU 模
               型中未考虑状态变量影响,模型输入为单变量水导轴承 X 向摆度,表 3 展示了 7 种模型的参数设置。
               本文的训练及测试均在在 Python 的 Pytorch 平台上建立深度神经网络,运行 Windows10 的计算机上采
               用 2.33GHz Intel Xeon®CPU,RAM 16 GB 的微机平台。


                                                表 3  不同模型的参数设置对比
                     模型                                           参数设定

                                  输入特征:V;时间滑窗步数:15;预测步数:5;15;BiGRU 层:1;BiGRU 神经元:32;全连接层:
                   BiGRU 模型
                                       3;Dense 层神经元数:30:10:1;训练次数:20;BatchSize:32;梯度优化器:Adam
                                 输入特征:V、P、T、D、V 1;时间滑窗步数:15;预测步数:5;BiGRU 层:1;BiGRU 神经元:32;全
                   MIC-BiGRU
                                    连接层:3;Dense 层神经元数:30:10:1;训练次数:20;BatchSize:32;梯度优化器:Adam
                                  输入特征:V;时间滑窗步数:15;预测步数:5;BiGRU 层:1;BiGRU 神经元:32;全连接层:3;
                  WTD-BiGRU
                                        Dense 层神经元数:30:10:1;训练次数:20;BatchSize:32;梯度优化器:Adam
                                 输入特征:V、P、T、D、V 1;时间滑窗步数:15;预测步数:5;LSTM 层:2;LSTM 神经元:60:30;
                 WTD-MIC-LSTM
                                     全连接层:2;Dense 层神经元数:10:1;训练次数:20;BatchSize:30;梯度优化器:Adam
                                 输入特征:V、P、T、D、V 1;时间滑窗步数:15;预测步数:5;GRU 层:2;GRU 神经元:60:30;全
                 WTD-MIC-GRU
                                     连接层:2;Dense 层神经元数:10:1;训练次数:20;BatchSize:30;梯度优化器:Adam
                                 输入特征:V、T、D、V1;时间滑窗步数:15;预测步数:5;BiGRU 层:1;BiGRU 神经元:32;全连
                WTD-Pearson-BiGRU
                                     接层:3;Dense 层神经元数:30:10:1;训练次数:20;BatchSize:32;梯度优化器:Adam
                                 输入特征:V、P、T、D、V 1;时间滑窗步数:15;预测步数:5;BiGRU 层:1;BiGRU 神经元:32;全
                 WTD-MIC-BiGRU
                                    连接层:3;Dense 层神经元数:30:10:1;训练次数:20;BatchSize:32;梯度优化器:Adam
                   7 种预测模型在发电工况和抽水工况下的多周期平均预测误差如表 4 所示,本文采用均方根误差
              (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两种评价指标对模型预
               测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21] ,依据表 4 中结果,可从三方面分析模型效果。


                                                  表 4  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
                                                         发电态                           抽水态
                                                  RMSE          MAE           RMSE             MAE
                           BiGRU 模型               0.839        0.892           0.834           0.675
                         MIC-BiGRU 模型             0.892        0.702           0.499           0.394
                         WTD-BiGRU 模型             0.591        0.474           0.432           0.298
                        WTD-MIC-LSTM 模型           0.557        0.447           0.424           0.267
                        WTD-MIC-GRU 模型            0.536        0.426           0.502           0.363
                      WTD-Pearson-BiGRU 模型        0.590        0.446           0.400           0.312
                       WTD-MIC-BiGRU 模型           0.518        0.405           0.398           0.265

                  (1)信号去噪。对比 MIC-BiGRU 模型与所提 WTD-MIC-BiGRU 模型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当使用
               小波阈值去噪后,水电机组振动趋势预测精度有大幅度地提升,发电态和抽水态下预测精度分别提
               升 0.487RMSE、0.297MAE 和 0.101RMSE、0.129MAE,这表明小波阈值去噪可以有效提出噪音,保留
               原始振动信号的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
                  (2)特征选择。当不考虑相关参考输入时,即 WTD-BiGRU 模型,预测误差相比 WTD-MIC-BiG⁃
               RU 模型有所减小,但仍具有一定差距。而水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状态变量对模型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状态变量可以提高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和精确度,避免单变量异常值的影响。对比 WTD-Bi⁃
               GRU 模型与 WTD-Pearson-BiGRU、WTD-MIC-BiGRU 模型预测结果可知,进行特征选择后,预测结

                                                                                               — 619  —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