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119

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大规模引调水和灌溉配套工程,虽然可以显著地解决传统干旱区域缺水问
               题、提高部分地区供水保障率,但其在平水年和丰水年的工程利用效率偏低。此外,引调水和灌溉
               工程运行和维修成本高,需要靠财政补贴维持运行,不容易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社会资金难以持续
               性参与。
                   若要解决干旱缺水问题,不能单靠工程措施提高水资源供给保障率,应当区别用水类型及对
               象,根据区域气候地理条件、可灌溉面积大小、农作物经济效益等因素,设定科学合理的用水保障
               率目标。例如,若将农业灌溉保障率设定的过高(超过 80%),或者将山丘区灌溉保障率设定成与平
               原区一样,都是不科学的。此外,应侧重研究抗旱保险和灾后补偿等非工程措施,同步考虑成本与
               效益关系,减小严重干旱造成的损失。
               5.2  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近 10 年长江经济带及各区域用水数据,分析了一般水平年的供用水情况,
               发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模式的推进,长江经济带用水总量增加幅度已经很小,目前主
               要增加区域集中在中游,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较好、用水总量还略有下降,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
               较慢;用水指标仍然不先进,特别是上游和中游地区,需加强节水意识及举措,提高水资源利用效
               率。因此,为适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提高长江经济带供水安全保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首先需要节水减污,建设和保护好城市附近的水源地。长江流域总体上
               不缺水量,缺的是好水,节水减排不仅可以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而且可以为城市提供更清洁和更
               经济的水源。此外,为了提高城市群用水安全保证率,在治理长江水污染的同时,应加紧治理本地
               水污染问题,包括地下水污染。其次,应建立多水源地互联互通,多水源互为备用是提高供水保障
               率的重要途径,可显著提高应急供给调控的应变能力。
                  (2)应对区域性和季节性缺水。首先补齐引调水、灌溉等水利工程短板,完成区域水网建设,发
               挥各类水库及连通工程的综合作用,分类分用途设置供水保障率,建立科学调控系统,在保障人畜
               饮用水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其次,加强抗旱非工程措施的推进,主要可包括:加
               强气候水文预警预报;开展水工程群优化调度;在现有水利工程调控能力基础上,编制农业和区域
               抗旱风险图,并根据风险大小设定供水保障率及综合应对方案,制定需求管理和抗旱应急预案等。
                  (3)水源地保护。未来 30~50 年,长江城市群主要供水水源依然是客水和地表水,若要保持好客
               水水质安全,需要建立流域上下游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让水源地保护与水质改善的受益者
               支付相应费用,给予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居民和水环境保护的投资者和保护者合理的回报;同时建设
               和保护好备用水源地,建立相应的应急调度预案,保证优质水源能够足额提供并可持续利用。
                  (4)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测、评估和监督管理。目前抗旱、节水和需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
               对较少,为了使水利工程干旱调度、抗旱非工措施的实施有法可依,需要建立或完善旱灾监测和评
               价等技术标准体系,科学设立旱灾补偿标准。此外,应建立水质水量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实时监测
               是科学评价各行政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成效、识别存在问题的重要基础手段;应明确责任,实施有
               效的监督管理。


               参   考   文   献:


                [ 1 ] 郑守仁 . 三峡工程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高安全保障:与环境保护[J]. 水利水电快报,2019,40(3):5 .
                [ 2 ] 胡春宏,张双虎 . 论长江开发与保护策略[J]. 人民长江,2020,51(1):1-5 .
                [ 3 ] 张利平,夏军,胡志芳 . 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
                      (2):116-120 .
                [ 4 ] 陈进 . 科学调控长江水资源的思考[N]. 人民长江报,2016-05-07(5).
                [ 5 ] 汪紫薇,董四方,王文鹏,等 .长江经济带典型城市用水效率变化特征分析[J]. 地下水,2020,42(5):
                       112-116 .
                [ 6 ] 周琴,肖昌虎,黄站峰,等 .长江经济带取排水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研究[J]. 人民长江,2018,49(5):


                                                                                              — 1377  —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