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38

续上升,造成周边区域的土壤盐碱化加剧,严重危及区域生态环境健康。
                   鉴于此,要将台特玛湖控制在适宜面积以内,亟需转变现有的生态输水方式,提高生态水沿程
               的利用效率,将生态水尽量消耗在两河区间的河岸植被胡杨林生态保护与修复实践中,既能够最大
               限度地满足河岸植被的河道外生态水量需求,又不至于将从源流、上游输送至下游的生态水直接汇
               流至尾闾湖泊,导致台特玛湖面积无序扩大、盐碱浓度过高、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无效蒸发
               和浪费等生态问题。
                   图 1 为塔河干流天然植被类型分布图,按照典型水文断面阿拉尔、新渠满、英巴扎、乌斯满和恰
               拉将干流划分为 5 个区段         [25] 。







                             阿拉尔            新渠满                                   库鲁克沙漠
                                                        英巴扎       乌斯满
                               图例
                                  水文站                          塔克拉玛干沙漠
                                  干流河道
                                  支流、渠系                                      恰拉
                                  水库
                                  疏林地
                                  有林地
                                  低覆盖度草地
                                  高覆盖度草地                                               台特玛湖
                                               图 1  塔河干流天然植被类型及分布概况
                   在塔河干流天然植被类型分布中,上游阿拉尔-英巴扎段、中游英巴扎-恰拉段的植被分布广、
               类型丰富,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下游恰拉断面以下,特别是大西海子水库下游的两河区间到尾闾湖
               泊台特玛湖区间的空白区域(图 1 右下角),植被稀少,仅沿主河道两侧 500 m 范围内分布疏林地,距
               离河道外 700 ~ 1100 m 胡杨体型较小且出现大面积枯亡的现象                      [26] ,大部分地区植被荒芜。20 多年的
               生态输水对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效果并不显著,加之塔克拉玛干与库鲁克沙漠的双向风蚀作用
               和合拢态势,大西海子水库下游的河道生境和河岸植被面临严峻的威胁。作为季节性河流的塔河,
               受源流区、上中游区生活、生产和生态“三生”用水逐级消耗影响,大西海子水库下游的河道长达半
               年处于断流状态,特别是每年 1—4 月的枯水期,由于水库蓄水量不足、调节能力有限,大西海子水
               库下游阿拉干断面以下的干流河道内和河道外植被的河谷生态系统极其脆弱。
                   针对区域内胡杨林大面积枯亡、植被荒芜、河道生境和河岸植被生境敏感脆弱等诸多生态问
               题,亟需以大西海子水库下游的两河区间到尾闾湖泊台特玛湖区间的空白区域作为重点区域,开展
               河岸植被灌溉模式的创新与多尺度生态调度研究,以实现塔河下游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目标。


               3  汊渗轮灌的基本框架


                   河岸植被传统的灌溉方式以“大水漫灌”“洪水淹灌”为主,灌溉范围集中在河道两岸的低洼滩地
               和自然沟汊延伸的有限地带,垂向于干流河道方向的大部分区域无法得到有效灌溉,导致生态供水
               量大、滞留时间短、实际耗水少、灌溉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浪费了有限、宝贵的水资源,生态保
               护与修复的目标难以实现。
                   在此背景下,为了扩大生态植被灌溉面积、增加灌溉强度和深度、提高灌溉效率,发挥流域内
               闸、坝、堤、泵等生态水利工程和自然沟道、河汊的直接调控作用,本文基于胡杨耐旱耐碱耐风
               沙、抗热抗风沙、水平根系发达且可萌发幼苗等特殊的物候节律,创新性提出了河岸保护性植被汊
               渗轮灌的灌溉新理念,旨在以最少的生态水获得最佳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效果。
               3.1  汊渗轮灌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以寒旱区、荒漠区河道外的保护性植被胡杨为生态修复对象,通
               过天然沟道、河汊和已修建的生态闸、雍水坝、阻水堤、抽水泵等工程措施,构建“库、河、闸、

                                                                                                — 33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