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2022年第53卷第4期
P. 64
输入,其准确性对模型径流和蒸散发的模拟至关重要。为减小误差,在分析前使用 CMFD 降水与模
型降水数据的比值校正模型模拟的径流、蒸散发数据。
3.2.2 径流 在基于实测降水进行校正后,Noah、CLSM、VIC、ERA-Interim 模型模拟径流(图 3)与
还原计算后的天然径流的 r 分别由 0.92、0.92、0.94 和 0.77 提高至 0.94、0.93、0.95 和 0.86;RMSE 则
由 31.64、17.12、29.50 和 32.97 mm/月减小至 27.31、15.58、27.93 和 23.13 mm/月,说明校正后的模型
模拟精度得到有效提高。校正后的 Noah、CLSM、VIC、ERA-Interim模型模拟的珠江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径
流量分别为 656.36、464.92、963.60 和 486.73 mm/a,相较于实测结果(678.84 mm/a),Noah、CLSM、
ERA-Interim 模型在不同程度上低估了天然径流量,VIC 模型则呈现高估,其中 Noah 模型对于均值的
模拟精度最高,相对误差为 3%。各模型模拟的月径流在年内分布特征上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型
分布,与实测数据(R )相符。在西江、东江流域,Noah 与 R 最为接近,而 VIC 明显高估了 R 。在
nat
nat
nat
径流最大的 6 月,ERA-Interim 在北江、东江流域存在明显低估。
3.2.3 蒸散发 图 4 为 2003—2009 年模型模拟蒸散发与鼎湖山(DHF)站点实测数据的比较,其中,横
轴和纵轴黑线为标准差,纵轴蓝色虚线为 r,绿色虚线圆弧为 RMSE。可以看出,4 种模型均与实测数
据显著相关,r 均达到 0.6 以上。其中,VIC 模型总体精度最高,r 为 0.78,RMSE 为 15.24 mm/月,标准
差与实测数据相近,为 20.99 mm/月;Noah 模型精度次之,r为 0.77,RMSE 为 17.74 mm/月,标准差为
27.17 mm/月;ERA-Interim与 CLSM误差略大,r分别为 0.69和 0.63,RMSE分别为 34.17和 28.04 mm/月,
标准差均处于 30 至 50 mm/月之间。较高的相关性与相近的标准差表明,4 个陆面水文模型均能较好
地捕捉到蒸散发的季节变化特征。
图 4 四种陆面水文模型在鼎湖山站的蒸散发模拟精度
3.3 模型优选与概率集成 图 5 为 4 种单一模型与 11 种不同模型集成的径流模拟精度及不确定性。
横坐标中的下标“N”“C”“V”“I”分别表示 Noah、CLSM、VIC、ERA-Interim 等 4 种模型,例如,BMA NC
表示利用 BMA 方法集成 Noah 与 CLSM 模型,以此类推。从图 5(a)可以看出,单一模型的性能无法得
到保障,Noah 模型在东江流域、VIC 模型在西江流域均出现 NSE 为负值的情况,而 BMA 方法可集成
不同模型的优势,避免单一模型中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误差,由此提高模拟精度。例如,在西江流
域,单一模型 NSE 最大为 0.71(CLSM),集成 Noah、CLSM、ERA-Interim 模型后 NSE 达到 0.80(BMA NCI ),
提高 13%;在东江流域,单一模型 NSE 最大仅为 0.44(CLSM),集成 CLSM 与 VIC、ERA-Interim 模型
后 NSE 达到 0.72(BMA CVI ),显著提高 64%。
所有集成结果均具有较高的覆盖率(图 5(c)),达到 85%以上,但平均相对带宽(RB)的结果表明,
不同模型集成产生的不确定性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图 5(b)),因此,选择集成模型时需要权衡模拟精度
与不确定性范围。在西江流域,平均模拟精度最高的模型集成为 BMA (NSE=0.80)与 BMA (NSE=
NCI CVI
0.78),但 BMA 的平均相对带宽为 6.23,远大于 BMA (RB=1.95),故在西江流域选择 BMA 更为合
NCI CVI CVI
适。其中,CLSM、VIC、ERA-Interim 模型的权重分别为 0.25、0.48 和 0.27。在北江流域与东江流域,
— 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