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2023年第54卷第5期
P. 97

水  利  学  报

                2023年 5月                            SHUILI  XUEBAO                          第 54卷 第 5期

              文章编号:0559 - 9350(2023)05 - 0599 - 11

                        四川泸定 Ms6.8级地震大岗山特高拱坝变形特征分析


                                                                 1
                                             黄会宝    1,2 ,陈 刚 ,江德军          1
                      (1.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2.四川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大岗山双曲拱坝坝高 210m,坝址位于鲜水河、安宁河和龙门山三条断裂带交汇处附近,其抗震设防加速
                            2
                度为 557.5cm?s,是世界上抗震设防标准最高的高拱坝。在泸定 Ms6.8级地震中,大坝强震监测系统记录到了完
                                                              2
                整的地震波形,且顺河向最大峰值加速度达到 586.63cm?s,是目前国内已建 200m级高拱坝中唯一经历近场强
                震考验的大坝。依据大坝震后变形宏观现象和监测原观数据,对大坝坝体与地基系统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明:震后大坝整体向下游变形,径向位移增量在 - 1.53~20.04mm之间,弦长拉伸增量在 15.27~23.50mm之间,
                大坝横缝在地震过程中存在开合过程,低高程横缝存在一定残余张开,增量在- 0.08~0.46mm之间,变形整体协
                调。同时,大坝左右岸坝肩、坝基置换块、大坝与基础等部位存在一定的残余错动,这是导致大坝产生较大残余
                变形的主要原因,但大坝坝体本身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最终在新的平衡位置上保持稳定,表明大岗山拱坝经受
                住了本次强震考验。相关成果可为震后大坝安全评估、高拱坝抗震设计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泸定地震;大岗山拱坝;变形监测;地基
                中图分类号:TV223                                              doi:10.13243?j.cnki.slxb.20230017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已建成 200m以上特高拱坝共 23座,其中我国成功建成 7座                                   [1] ,但遭受较
              强地震的拱坝却是极少,而设置了强震、变形等自动化观测设备及时记录到地震响应及地震前后持续
              变形规律的更是凤毛麟角。如 “ 5.12” 汶川地震中,坝高 130m的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坝址地震烈度
              达到Ⅷ至Ⅸ,震后现场检查坝体基本完好无损,但由于测量仪器损坏,未能监测到有价值的地震记
              录  [2] 。为了探究高坝抗震安全性,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秦礼君等                                [3] 以白鹤滩拱坝为例,通
              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提出了高拱坝抗震安全评价指标;梁辉等                                 [4] 开展了高拱坝 - 地基体系整体稳
              定概率地震风险分析,构建了概率地震风险分析模型;王继敏等                               [5] 依托锦屏一级水电站,开展了超高
              拱坝初期蓄水结构性态安全监控等研究;张宇等                       [6] 开展了拱坝- 库水相互作用的振动台破坏试验研究,
              表明库水并没有降低拱坝结构整体超载能力;杨宝全等                          [7] 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评价了锦屏一级
              高拱坝安全性和加固效果;张冲等                 [8] 、罗丹旎等   [9] 依据原型监测及数值仿真,对溪洛渡特高拱坝蓄水
              初期工作状态进行了评价;李静等                 [10] 采用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对拱坝进行了地震动 IDA(逐步动力增
              量分析)研究,提出了评价大坝抗震安全性新指标,即:坝体损伤体积比和坝面损伤面积比;李端有
              等  [11] 建立了混凝土拱坝位移的一维多测点确定性模型,可有效监控大坝安全。同时,学者们也分别对
              集集地震后鲤鱼潭大坝的变形特征                 [12] 以及汶川地震对硗碛        [13] 、冶勒  [14] 、紫坪铺  [15] 等大坝的影响进


                 收稿日期:2023 - 01 - 10;网络首发日期:2023 - 05 - 19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30518.1324.002.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A20157);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2022YFG0120);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
                         ( 2021YFG0100)
                 作者简介:黄会宝( 1983 - ),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坝安全监测与监控研究。E - mail:278863133@qq.com
                 通讯作者:陈刚(1975 - ),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大坝安全监测与监控研究。E - mail:99743871@qq.com

                                                                                                —  5 9 9 —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