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2023年第54卷第5期
P. 101
图 4 大岗山拱坝坝顶不同断面径向及切向位移过程线
从表 2典型坝段地震前后径向、切向位移统计成果可知,地震发生后,大 坝 坝 体 径 向 变 形 总
#
体表现为向下游,增 量 在 - 1.53~20.04mm 之 间。 其 中 14坝 段 坝 顶 径 向 位 移 达 到 109.00mm,
切向位移达 到 6.79mm, 大 坝 径 向 位 移 较 地 震 前 增 量 最 大 值 20.04mm, 切 向 位 移 增 大 最 大 值
#
1.39mm。震后截至 2022年 11月 30日,连续监 测 数 据 显 示,14坝 段 坝 顶 PL14 - 1测 点 径 向 位
移在 103.18~113.97mm之间波 动 变 化, 变 幅 10.79mm, 位 移 量 与 库 水 位、 气 温 变 化 呈 现 正 相
关关系。
表 2 典型坝段地震前后径向、切向位移统计
测点 高程? 震前?mm 震后?mm 变化量?mm 测点 高程? 震前?mm 震后?mm 变化量?mm
部位 部位
编号 m 径向 切向 径向 切向 径向 切向 编号 m 径向 切向 径向 切向 径向 切向
IP6 - 1 940 0.05 1.79 - 0.70 2.74 - 0.75 0.95 IP24 - 1 979 2.84 - 3.73 2.24 - 4.16 - 0.60 - 0.43
PL6 - 4 979 1.92 4.65 0.39 6.37 - 1.53 1.72 24 # PL24 - 3 1030 12.58 - 14.57 12.33 - 15.11 - 0.25 - 0.54
6 #
PL6 - 3 1030 12.30 14.00 12.37 16.58 0.07 2.58 坝段 PL24 - 2 1081 25.15 - 18.77 26.03 - 20.07 0.88 - 1.30
坝段
PL6 - 2 1081 24.57 18.59 26.97 21.85 2.40 3.26 PL24 - 1 1135 31.14 - 19.21 32.94 - 21.22 1.80 - 2.01
PL6 - 1 1135 25.89 22.54 30.52 26.12 4.63 3.58 IP19 - 1 940 12.30 - 4.36 13.23 - 5.64 0.93 - 1.28
IP10 - 1 940 10.26 5.67 13.19 6.24 2.93 0.57 PL19 - 4 979 29.41 - 12.11 32.74 - 13.96 3.33 - 1.85
19 #
PL10 - 4 979 29.47 14.96 35.98 17.29 6.51 2.33 PL19 - 3 1030 54.15 - 21.98 60.77 - 24.94 6.62 - 2.96
10 # 坝段
PL10 - 3 1030 53.08 21.10 63.70 24.34 10.62 3.24 PL19 - 2 1081 68.35 - 25.76 78.10 - 29.64 9.75 - 3.88
坝段
PL10 - 2 1081 63.97 24.93 78.32 28.78 14.35 3.85 PL19 - 1 1135 71.29 - 26.98 84.01 - 31.29 12.72 - 4.31
PL10 - 1 1135 64.34 28.83 82.46 32.71 18.12 3.88 PL14 - 3 1030 79.10 4.80 92.64 5.28 13.54 0.48
14 #
#
14 IP14 - 2 940 31.33 2.28 36.50 2.17 5.17 - 0.11 PL14 - 2 1081 88.75 5.66 106.09 5.93 17.34 0.27
坝段
坝段 PL14 - 4 979 56.02 3.89 65.23 4.20 9.21 0.31 PL14 - 1 1135 88.96 6.71 109.00 6.79 20.04 0.08
从图 5震后大坝变形及残余变形云图可知,震后大坝径向、切向位移空间分布总体对称,越靠近
拱冠,径向位移越大,大坝各坝段震后径向位移同步增大,其中拱冠梁坝段增大最为明显,向两岸逐
渐减小,空间上呈对称分布,变形协调。同一坝段不同高程径向位移随高程增加而增加,震后径向位
移高高程增大幅度大于低高程。从残余位移云图可知,震后径向残余位移拱冠梁处最大,向两岸逐渐
减小,且高高程大于低高程,总体呈对称分布;切向残余位移拱冠梁处最小,向两岸逐渐增大,且左
岸略大于右岸。
从图 6典型坝段挠度曲线可以看出,地震前后大坝均表现为高高程位移量大于低高程,震后残余
位移也表现为相同规律,变形整体协调。
— 6 0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