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2023年第54卷第5期
P. 106

常,震后连续高频次监测成果波动较小,符合一般规律,能够真实反映大坝在地震后的运行性态。对
              于在本次地震中大坝产生的残余变形,其成因较为复杂,后续还需综合监测数据、数值模拟及试验等
              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但从现有监测成果看,大坝不同监测设备均反映出大坝存在一定的残余变形,初
              步分析大坝残余变形主要是拱坝坝体与坝基交界面、两岸山体、坝基置换块等部位存在一定残余变形
              共同导致的结果,径向方向大坝基础震后位移增量在 0.52mm左右,左右岸灌浆平硐震后径向位移增
              量在- 1.19~2.11mm之间,切向变形增量在- 1.87~3.74mm之间,坝基置换块松弛变形增量在 0.68~
              1.41mm之间,上述诸多残余变形共同作用下导致大坝产生一定残余变形,无法恢复至震前状态。但
              从震后持续监测成果看,大坝变形未呈现向持续增大的趋势发展,表明大坝在新的状态下再次达到平
              衡状态,未出现损伤大坝- 地基系统,保持整体稳定,表明大岗山特高拱坝经受住了本次强震考验。

              5 结论及建议


                  (1)四川泸定 Ms6.8级地震震中距大岗山拱坝 21km,大坝 21台强震仪全部触发并记录了完整的
                                                                                                   2
                                                                                                      #
                                                           2
              过程,其中自由场顺河向峰值加速度 229.18cm?s,坝体最大顺河向峰值加速度 586.63cm?s(6坝段
              坝顶),坝体对 地震 波 放大 作用 明显,震 感强烈,总体 上地 震 动 输 入 水 平 未 超 越 大 坝 的 设 防 标 准。
              ( 2)大岗山拱坝震后检查和变形监测成果表明,大坝上下游坝面未见裂缝等损坏,但坝体横缝表面涂
                                                        #
              层普遍有剥落、掉块,右岸 EL940m高程 17横缝处存在渗水、哧水等,约 1个月后哧水现象消失,
              未影响坝基帷幕防渗。震后大坝整体向下游变形,径向位移增量在 - 1.53~20.04mm之间;弦长表现
              为拉伸,增量在 15.27~23.50mm之间;大坝横缝在地震过程中存在开合过程,低高程横缝存在一定
              残余张开,增量在- 0.08~0.46mm之间,量值较小,变形整体协调。(3)初步分析大岗山拱坝震后残
              余变形主要受左右岸坝肩、坝基置换块残余变形、大坝与基础的局部残余错动等因素影响,但大坝坝
              体本身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大坝最终在新的平衡位置上保持稳定。(4)高地震烈度区高坝抗震安全
              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大岗山拱坝作为目前已建的 200m级高拱坝中地震设防加速度最大的大坝,
              布设有完备的地震动、变形、渗流、应力应变以及微震监测系统,在本次泸定地震及余震中获得了高
              频次的监测数据,后续还需结合数值模拟及不同监测成果,综合分析大岗山大坝在本次地震中反应,
              为后续高拱坝抗震安全设计提供参考;同时,还需对大坝在新的平衡状态下的工作性态、监控指标等
              进行持续研究,保障大坝运行安全。


              参 考 文 献:


                [ 1] 程立,吴亚军,魏志远.特高拱坝建设管理 与 施 工 技 术 总 结 与 展 望 [J].水 力 发 电,2020,46(10):73 -
                       77 ,104.
                [ 2] 涂劲,李德玉, 张 翠 然, 等.汶 川 地 震 中 沙 牌 拱 坝 震 情 验 证 研 究 [J].水 利 学 报, 2016, 47(5):
                      656 - 662.
                [ 3] 秦礼君,陈健云,徐强,等.高拱坝抗震安全评价指标研究———以白鹤滩拱坝为例[J].水利学报,2022,
                      53(9):1116 - 1126.
                [ 4] 梁辉,赵文光,郭胜山,等.高拱坝- 地基体系整体稳定概率地震风险分析[J].水利学报,2021,52(3):
                      310 - 322.
                [ 5] 王继敏,郑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工程建设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J].水利学报,2021,52(1):12 - 20.
                [ 6] 张宇,冯新,齐晗兵,等.拱 坝 - 库 水 相 互 作 用 的 振 动 台 破 坏 试 验 研 究 [J].水 利 学 报,2020,51(10):
                      1299 - 1306.
                [ 7] 杨宝全,张林,陈媛,等.锦屏一级高拱坝整体稳定物理与数值模拟综合分析[J].水利学报,2017,48
                       (2):175 - 183.
                [ 8] 张冲,王仁坤,汤雪娟.溪洛渡特高拱坝蓄水初期工作状态评价[J].水利学报,2016,47(1):85 - 93.
                [ 9] 罗丹旎,林鹏,李庆斌,等.溪洛渡特高拱坝初期蓄水工作性态分析研究[J].水利学报,2014,45(1):

                —  6 0  —
                     8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