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2023年第54卷第5期
P. 105

左岸                                 右岸         左岸                                 右岸
                 1150  1′ 3′ 5′  7′  9′  11′  14′ 16′ 18′  21′ 23′ 25′27′28′  1150  1′ 3′ 5′ 7′  9′  11′  14′  16′  18′  21′ 23′ 25′27′28′
                                                                                                 0.13 mm
                 1100  0.07 mm                                 1100
                     0.09 mm                  0.02 mm                     0.23 mm
                     0.05 mm  -0.04 mm
                m  1050    0.06  mm                           m  1050    -0.05 mm
                高程/        0.11mm         0.28 mm    0.01 mm  高程/                      0.15 mm  -0.07 mm
                                                                            0.15 mm
                 1000         0.14 mm          0.03 mm  -0.08 mm  1000      0.09 mm
                              0.16 mm
                                               0.10 mm
                                                                             0.20 mm
                              0.17m m  0.46 mm  0 . 0 7   mm                   0.19 mm
                                 0.17 mm      -0.02 mm                          0.31 mm      0.12 mm
                  950                                 横缝张开      950                    0.12 mm      横缝张开
                                                                                       0.19 mm
                                                      横缝闭合                                          横缝闭合
                  900                上游面                        900                下游面
                               (a) 震后上游面横缝残余变形                               (b) 震后下游面横缝残余变形
                                             图 12 大坝上下游面横缝开度震后增量分布
              4 监测成果综合分析


                  大坝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是由地震、工程特性和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比四川泸定强震前后大岗山拱坝变形监测成果,结合宏观调查,综合分析其变形特征如下:
                  ( 1)泸定地震震中距大坝仅 21.0km,震中位于坝址右岸上游鲜水河断裂带,震源深度 16km,为
              左旋走滑错动,结合余震震源机制和空间分布判定发震断层走向为北北西向,断层错动方向基本与坝
              址处顺河向方向一致,导致大坝顺河向产生较大残余变形。
                  ( 2)本次大岗山拱坝经历强震考验,没有出现大的危害性变形,总体情况良好。监测成果与宏观
              震害现象吻合,特别是大坝低高程横缝在地震过程中存在开合过程,并受到缝间灌浆材料影响,存在
              微小残余张开,与现场检查发现大坝低高程廊道横缝有渗水、哧水现象,横缝表面涂层普遍有剥落、
              掉块现象相吻合。
                  ( 3)大坝变形整体向下游,震后径向位移增量最大值为 20.04mm,发生在拱冠梁坝段坝顶位置,
              增大比例为 22.53%。震后连续监测数据显示,大坝径向位移在小幅度内波动变化,位移量与库水位、
              气温呈现正相关。根据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大岗山水电站大坝工作性态安全评价报告》 显
              示  [19] :“1130水位时大坝拱冠梁顺河向位移预测值为 89~95mm”。目前大岗山拱坝径向位移已超过
              预测值,同时通过工程类比可知                [20] ,国内 200~300m级高拱坝拱冠梁径向变形监测值 (见表 4) 最
              大为 122.5mm(小湾拱坝,坝高 294.5m),二滩拱坝径向变形达到 120mm(坝高 240m),其他如拉西
              瓦、构皮滩、锦屏一级、溪洛渡等高拱坝径向变形均在 70mm以内,目前大岗山拱坝径向位移偏大,
              初步分析可能与其所处的特殊地形地质条件有关,后续需加强监测监控。
                                    表 4 国内典型 200~300m级拱坝拱冠梁径向变形监测值统计

                    大坝    坝高? 坝顶弧长? 正常蓄水位? 拱冠梁最大                  大坝    坝高? 坝顶弧长? 正常蓄水位?         拱冠梁最大
               序号                                           序号
                    名称      m      m        m     径向位移?mm         名称     m      m        m      径向位移?mm
                1   二滩     240    745      1200     120.00   5  锦屏一级    305     552     1880       43.20
                2   小湾    294.5   893      1240     122.50   6   溪洛渡    285.5   681      600       21.80
                3   拉西瓦    250    467      2452      67.00   7   大岗山    210   635.47    1130      113.97
                4   构皮滩   230.5   552       630      43.00

                  (4)结合四川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数值模拟成果表明                                 [18,21] ,本次地震大坝模态
              特性没有异常变化,大坝上下游面无损伤出现,坝体与坝基交界面处损伤为表层单元损伤,且呈零星
              式分布,表明此次地震造成的拱坝整体震害较轻,大坝总体上仍处于弹性范围,且通过数值模拟计算
              得出的震后最大径向位移为 102.81mm,与震后实测值 109.00mm相差 5.7%。
                  ( 5)震后大坝拱冠梁坝顶部位径向产生向下游最大 20.04mm的残余变形,同时大坝坝顶弦长拉伸
              23.50mm。震后对各监测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大坝垂线等监测系统运行正

                                                                                                —  6 0 7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