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2023年第54卷第5期
P. 104

典型测点过程线见图 10所示。
                                                    4
                  坝基置换块埋设 1套四点式位移计 M JC - 1、1套六点式位移计
                6
              M 15 - 1,共计 10个测点,用于监测坝基开挖后浅表部岩体卸荷回
              弹变形和收敛状态,以及上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坝体压重对建基面
              岩体的压缩变形情况。震后置换块多点位移计测值主要表现为压缩
                                 6
                      4
              变形,M JC - 1及 M 15 - 1孔口处位移测值较震前分别增加 1.41及
              0.68mm,震后压缩变形量减小,相对震前表现为松弛抬升,典型测
              点过程线见图 11所示。
                  同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的 《大岗山水电站震
              后抗震安全复核分析与评价》 中有限元计算成果表明                         [18] : “静力作
              用下,大坝左岸高高程建基面存在最大值 6mm左右的局部错动区
              域,在主震作用后,错动区域仍集中在左岸高高程部位,范围略有
                                                                                  图 9 大坝左右岸灌浆平硐震后
              扩大,震后最大值增加至 10mm左右,即左岸顶拱在地震过程中出
                                                                                       残余位移分布图
              现了 4mm 左右的残余错动量。发生最大错动的节点错动量最终稳
              定在 10.6mm左右,表明大坝在地震过程中坝基面局部虽发生微小错动并有一定残余变形,但最终在
              新的平衡位置上保持稳定。” 通过监测成果看,震后大坝左坝肩灌浆平硐切向位移增量达到 3.74mm,
              径向位移增量达到 2.11mm,是整个坝肩及地基变形量最大部位,与有限元计算成果基本一致,表明
              大坝地基系统存在残余变形。




















                       图 10 大坝与基础接缝开合度过程线                                图 11 大坝基础置换块变形过程线

                4
              3 .
                 横缝开合度 图 12给出了震后大坝上、下游面横缝开度增量分布。由图可知,震后,坝体横缝
              开合度变化较小,其中上游面开合度增量在- 0.08~0.46mm之间,且主要集中在左岸低高程;下游面
              开合度增量在- 0.07~0.31mm之间,与上游相同,主要集中在左岸低高程。接缝开合度总体表现为
              中、下部增量略大于上部,下游侧略大于上游和中部,震后横缝开合度变化平稳。从中国水利水电科
              学研究院编制完成的 《大岗山水电站震后抗震安全复核分析与评价》 中有限元计算成果表明                                           [18] :“在
                                                                                  #
              主震作用下,大岗山拱坝横缝张开度最大值数值不大,靠近大坝中央的 12横缝顶拱上游面开度最大,
              为 2.96mm,从横缝开度时程可见,在地震过程中仅在地震能量集中的 13~20s之间,出现数次瞬时的
              开合过程,横缝一次张开的持时最大仅为 0.2s左右,地震结束后横缝顶拱上、下游面均处于闭合状态。”
                  分析认为,实际监测成果仅能给出地震前后横缝开度变化,无法跟踪地震过程中的横缝开度。测
              缝计监测显示震后存在残余变形,主要是由于地震过程中横缝较高频次的开合可能造成缝间灌浆材料
              部分剥离填塞,进而导致测缝计无法完全复位,出现微小的震后残余张开,与现场检查发现低高程横
              缝混凝土表层剥落、EL940m廊道横缝局部渗水等现象吻合。左右岸岸坡坝段低高程有限元计算给出
              横缝张开部位与实测横缝出现残余开度的部位存在一定的重合性,且都表现为低高程靠近缝底张开较
              大的特点,二者均表明地震过程中横缝相应位置发生过开合现象。

                —  6 0  —
                     6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