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2024年第55卷第1期
P. 78
表 2 豆粉浓度试验方案
试样编号 1 2 3 4 5 6 7 8
固液比 1∶12 1∶16 1∶20 1∶24 1∶28 1∶32 1∶36 1∶40
豆粉浓度?(g?L) 77 59 48 40 34 30 28 24
图 2绘制了从不同浓度的豆粉溶液中提取的大豆
脲酶活性 A和单位质量的大豆脲酶活性 A(大豆脲酶
a
活性?大豆粉质量)与豆粉溶液浓度的关系曲线。根据
试验所得结果,本试验所需要的大豆脲酶均从浓度为
40g?L的豆粉溶液中提取。
2.2 试验方案设计 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和黄河
中游流域气候资料调研结果 [23 - 24] ,本文设计了三种不
同胶结液浓度 C = 1 、1.25和 1.5mol?L固化黄河泥沙试
样,灌浆次数均为 N = 10,在常规浸水条件和干湿循
环条件下研究固化后黄河泥沙试样的水稳定性。常规
浸水条件下设置了浸水时间为 0、1、3、7、14、21、
28、35和 56d(长期)等 9组试验工况,试验编号为 图 2 大豆脲酶活性的变化曲线
C - 1—C - 9(C = 1mol?L)、C - 10—C - 18(C = 1.25mol?L)、
C - 19 —C - 27 (C = 1.5mol?L )。干湿循环条件下设置了 1~10次等 10组试验工况,试验编号为 G - 1 —
G - 10 (C = 1mol?L )、G - 11 —G - 20 (C = 1.25mol?L )、G - 21 —G - 30 (C = 1.5mol?L )。黄河泥沙试样大小
为 5cm"10cm(直径"高度),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合理性,每个试样设置三个平行试样。同时为了直观
对比 EICP技术处理前后黄河泥沙试样水稳定性的变化,设立未经加固处理、仅用纯去离子水处理的
空白组黄河泥沙试样。试样的制备及测试过程均按照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 [25]
进行。
干湿循环条件下 EICP技术固化后黄河泥沙试样的水稳定试验试验方法如下:
( 1)采用 EICP渗透注浆法固化三种胶结液浓度的黄河泥沙试样,烘干备用;
( 2)将上述烘干的黄河泥沙试样平放在 PVC材料的试验盆中,加入去离子水直至淹没黄河泥沙试
样,且水面高出试样 5cm;
(3)固化后的黄河泥沙试样在水中浸泡 24h后,放置在 70℃的烘箱中烘干 48h;
( 4)上述步骤(3)视为一次黄河泥沙试样干湿循环操作,按照试验方 案 设计 次 数 完成 干湿循环
试验;
( 5)干湿循环试验完成后,对黄河泥沙试样称重,计算黄河泥沙试样的质量损失;
(6)对称量后的黄河泥沙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依据试验结果计算抗压强度折损率及黄
河泥沙的软化系数。
3 常规条件下黄河泥沙试样水稳定性测试
3.1 黄河泥沙试样浸水崩解破坏情况 对空白组黄河泥沙试样和三种胶结液浓度下的 27种黄河泥沙
试样进行浸水崩解观测试验,如图 3所示。空白组试样的黄河泥沙颗粒快速崩解脱落。EICP技术固化
后的黄河泥沙试样在浸水试验过程中不断吸水饱和,随后试样表面产生裂缝,裂缝逐渐展开,最后试
样崩解坍塌,但崩解过程相比空白组黄河泥沙试样更缓慢。在前 7d浸水试验过程中,三种胶结液浓
度下的黄河泥沙表面均出现泥沙颗粒剥落现象,但试样未出现膨胀、表面裂缝等现象。
EICP技术固化后的黄河泥沙试样浸泡 14d后,胶结液浓度 C = 1mol?L的试样底部出现大面积颗
粒崩解,试样底部开始出现软化状态。胶结液浓度 C = 1.25mol?L的黄河泥沙试样在浸水 28d后,观
— 7 3 —